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8章
、参与制盐以后,城内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可是好景不长,战争爆发,导致游商数量锐减,这座繁华城市,从下半年开始,来的商人屈指可数。

    商人减少,意味着商品流通率降低。

    又因战时风险,货物的价格自然上涨。

    在粮食和盐之外,百姓们的日常所需庞杂,再怎么省,也少不了开支。

    尤其是药物。从前看得起病的人,现在看不起了。从前舍得抓药的人,现在要把药材熬成白水。还有依然舍得花钱,但药物管控,他们有钱也买不着的人。

    这般境况之下,百姓们为着生存已经耗尽力气,再没心情笑了。

    江知与跟谢星珩上下值走在街上,都感觉这座城市在慢慢步入死亡。

    初来时的繁华喧嚣历历在目,海城百姓的热情自豪恍如昨日。

    这样一座城市,都被消磨成这样子。别地又是怎样的光景?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粮商结伴到户部清吏司,找江知与数次,希望他能放宽粮价。

    如今已不是他们贪心不贪心的问题,是外头的粮价都涨了,他们从百姓那里收粮的价钱也不同往日。

    再照着常价来售卖,他们就得亏本。亏本的买卖谁愿意干?

    若江知与执意压着他们,他们便不做这个生意,不卖粮食了。

    江知与顶着压力,放低身段,千求万请,但求熬过今年。

    要涨价,从明年开始。

    这消息内部封锁,若有人传出去,他以后想卖粮食,也没得卖了。

    哪家官员都不能知道,谁要是想着攀交情,提前透露风声,让大户们趁机屯粮,他饶不了。

    明年的粮价,会成为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皇商资产在商务受到战时影响的情况下,只能做没良心的人,发“国难财”,才能将一些物资换成现银。

    再拿银子去换军需,送去卫所,往外押运。然后被反抗民兵巧妙的劫走。

    劫走的频次有限,不能次次都出岔子,但在外头,除了反抗民兵之外,还有落草为寇的其他乡民。

    真正送到军营的数目,少之又少。

    江知与琢磨着,不能让生活的重担把民众压垮,粮价上涨,就再从盐入手。

    他找谢星珩商议,确定可行性以后,去找盛荣。

    让盛荣收盐时,稍稍抬手。

    收盐的官吏松一点,百姓就能留一点盐自用。

    有了自用盐,就可以不用高价去买。省下的银钱,虽不能弥补购粮的差价,但他们每天保持盐的摄入量,也能让身体有劲,算是能量互补。

    跟盛荣说的时候,要换个话术。

    谢星珩为主,江知与做辅。他们跟着刘进贤的辈分,喊盛荣一声大哥。

    既是兄弟,就为着兄长着想。

    谢星珩问他:“盛大哥近日看过城内百姓的精神面貌没有?”

    盛荣摇头。

    冷得很,他不愿意出门。

    出门都有轿子、马车坐,懒得看。

    谢星珩就跟他细细说。

    民情民貌,盛荣没兴趣听,他让谢星珩有话直说。

    “我们这关系,你还怕我不知好赖,怪你冒犯不成?”

    谢星珩就看向江知与,江知与适时接话,跟盛荣说明年粮价会涨的事。

    算算日子,就一个多月的事。

    盛荣家资丰富,又占据要职,有得是人给他送粮食。他不会屯粮,也犯不着。

    他结合谢星珩前面说的民情,笑容都苦了。

    “这群刁民又要生事了?”

    百姓被人逼成这样,反成了刁民。

    谢星珩跟江知与都听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简介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目录 > 第26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