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虽然但是,至少这结果,以及夺取皇位后做的事情,确实没有太可指摘的地方。
更何况,朱元璋再一想到那句“天子守国门”,不得不说,还是对他这个儿子是刮目相看的,甚至隐秘的感到自豪和满意。尽管朱元璋自己也得承认的确是对长子有所偏爱,可对于其他孩子,也不能说就是不重视了。
所以老四朱棣的表现,抛除其他不说,确实让他感叹。
也许在标儿病逝后,他选择立皇太孙这个决定,当真是错的,哎。
“朕还没夸你一句。”
朱元璋不由得看向朱棣:“迁都这个决定,做得好。”
骤然间,朱棣眼眶都有些发酸。
他站在长兄朱标身边,很想表示这又算不得什么,但不得不说,这一句夸赞,直戳中了他心底里去了......
明朝这边暂且不提,其他朝代倒是对别的也多有关注。
比如“郑和下西洋”又是什么?
西洋......
哎,天幕整天出“新词”勾他们,又不详说!
嗯?
“历史的重合”?
宋朝人听到这熟悉的高频词,顿时精神了。
第66章
当太监,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鉴于天幕先前的“操作”,
一般说这种话的时候,所提到的事情都很让人无言以对......
所以宋人是精神了,但明朝人听到却是心里一紧。
不是吧?
“真是贪得无厌!”朱元璋骤然冷哼一声,重重拍了一下龙椅。
就连其下众大臣也是皱眉。
对于外族,他们必然都是一个想法——这些外族果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但除此之外......朱元璋等也注意到了天幕提到的正统年间,以及明英宗时期——该不会......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的重合吧?
加上又提到了外族......
完了,这不好的预感怎么越来越强烈了?!
历朝众人:嗯??
与众不同?哪里与众不同?
太监不都那样吗,和他们朝的太监能有什么不同?
有些人想着想着,就不由得想偏了些。
又听天幕继续道——
朱元璋:“............”
朱棣:“............”
感觉不是什么好话。
当然听着这“特产”确实也不像是没有问题的......
其他朝代众人:锦衣卫和东厂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倒是新鲜。
不过他们还以为这明朝的太监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原来是不仅能参政,还有个独属的,叫什么东厂的机构?咳。
但话说回来,给予太监如此特权,也难怪天幕要说道一番了。
就是不知道那历史重合和事件中,这太监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不过想来,应当也不是什么好角色。
一位闻名于世的太监?
刘彻有些咂舌,心想这明朝的“新鲜事儿”可真多,连太监都能闻名于世了。
不过原来“郑和下西洋”竟是这样的。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啧,怎么比张骞的经历还要丰富。
不过既然明朝太监的存在感如此鲜明,那除了这位郑和,可还有其他太监也是很有名的存在?
该不会也有其他壮举吧?
称一个太监为“先生”......
嬴政不由得啧了一声,想起早已被处死的赵高,真是一阵难以言喻。
其他朝代也是:简直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