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策问论的是中兴之本,苏晋答罢,收拾好笔墨出门。
外头又在落雨,雨丝如断线,细且密,她回屋取蓑衣,想了一想,又取了那柄天青色油纸伞。这是柳朝明的伞。苏晋想,此一行,若能撞见柳朝明,便将这伞归还了。
周萍说三思而行,她不是没有听进去。可有什么办法呢?
她实在不愿欠旁人什么,点滴之恩,便要涌泉相报,而晁清相扶相持之恩,竟要以命相搏了。
她这一生注定艰险,长此以往,还是与旁人少些瓜葛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先普及一下角色们的名字,以免看混了:
1.
苏晋
字
时雨
2.
周萍
字
皋(gao
一声)言
3.
晁清
字
云笙
文章是架空,彻彻底底的女扮男装,官场,尔虞我诈,专营弄权,勾心斗角,八卦满满的那种,所以写得头疼,写的时候感觉自己智商很低,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指正,发现bug随时指出来。
第2章
(已修)
得到侯府,府外武卫称小侯爷上值未还,烦请先候着。
小侯爷任暄是长平侯的独子,长平侯过世后,光耀一时的侯府徒留一个空架子,好在圣上念任暄谦恭有度,御封他为礼部郎中。
明日是殿试,任暄在衙署核对了一日贡士名录,等到散值归家,已暮色时分了。
春雨初歇,他老远辨出府外站着的人是苏晋,心里猜到她的来意,一时喜出望外。
入得厅堂,苏晋将密帖取出:“请小侯爷过目。”
任暄五年前就读过苏晋的文章,彼时她方入翰林,一手策论清放干净,颇具名气。
他笑道:“你文章太好,就这么交给殿下,他也不能用的。我稍后会在取辞措字上做些改动,你放心,绝不让翰林那老几个瞧出端倪。”
苏晋道:“全凭小侯爷做主。”
任暄仔细将密帖收了,想了想问:“你甘冒此风险,可是在京师衙门呆不住了?我在吏部有熟人,说詹事府录事有个缺,虽只是九品,好歹在东宫手下做事,比起京师衙门体面许多,你可有意?”
苏晋一时默然,未几才道:“小侯爷既在礼部,必然晓得晁清失踪一事吧。”
任暄称是。
苏晋续道:“晁清与下官乃故旧。我去贡士所问过,他失踪当日,太傅府晏三公子曾来找过他,有一枚晏家玉印为证,且二人有过争执。奈何少詹事大人走的时候,晁清人还在,也查不到少詹事头上。我官微言轻,自知闯不了太傅府,只请小侯爷能让我与晏三公子见上一面,也好当面讨个究竟。”
任暄没料到苏晋此番周折,为的竟是旁人。往细里琢磨,晏子言如今是詹事府少詹事,应天府衙门大约不愿得罪人,想将这案子压下,苏晋不得已,才甘冒大不韪,找到侯府来的罢。
这也算是舍己为人了。
任暄心中生出些敬重之意,言语上也亲厚几分:“不瞒苏贤弟,晏少詹事上头就是东宫,等闲得罪不起,不如这样,明日一早,你扮作随侍与为兄一同进宫。晏子言每日五更必从金水桥畔过,为兄帮你拦下他,你也好问个明白。”
是夜,苏晋依任暄之言,就近歇在侯府。
翌日四更起身,匆匆用过早膳,上了马车,任暄又问:“这朝廷上下,除了翰林那老几个,贤弟便不再识的谁了罢?”
苏晋应道:“彼时在翰林院只顾修书撰文,与人结交甚少,且只有区区数月,当不会有人认出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