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7章
当时死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朝廷便下禁令把山封了。

    山上的人搬到山下,日子十分清苦,后来通了官路,去平川府一条康庄大道,原本靠山吃山的山民成了耕户织户,耕田盖屋,渐渐形成一个小镇,便不再想着回山里了。

    小镇就叫翠微镇。

    镇上的人种桑田,反而比别的镇子繁华,久而久之,住户多了,人亦多了。

    人一多,就该有阡陌与街道,市场与商贩,有纸醉金迷的销金窟,亦有书声琅琅的学堂。

    翠微镇的学堂只有一间,是七八年前,一个姓晁的书生开的。

    他没右手,原以卖画为生,后来办学,学堂里本没什么人来,这也无可厚非,谁能相信一个少了一只手的书生有多少墨水呢?

    直到晋安元年,平川府的府尹亲自来了翠微镇一趟,拜会晁姓书生,镇上的人才得知这个名叫晁清的居然来头不小,非但是景元二十三年的举子,上京赶考前,还曾是岳州府的解元,若非因一些原因耽搁了殿试,早该高中进士跻身朝堂了。

    这样的小镇出一个秀才都要平地起惊雷,何况还是个差一点高中进士的举子?

    镇上的人一夜之间挤破了头地要将自家子弟送去晁清学堂,晁清收下十人便不再多收。

    他授长学,贪多嚼不烂,精力若太分散,一个都教不好。

    学堂的授学时间一向是从卯时到午后未时,然而这一日,晁清方讲完《论语》里仁篇便下了学,说道:“今日先生有要事,明日多讲些时候。”

    学生多是孩童,大都自六岁开蒙起就跟着晁清,长到混世魔头的年纪,听闻可以早下学,正襟危坐也抑制不住内心欢愉,强忍着道一句:“先生有礼。”欢呼一声,简直比过节还开心。

    晁清叹笑着摇了摇头,正收拾书本,一旁忽然有人唤:“先生。”

    又问:“先生,今日当诵的是《论语》的哪一篇?”还添了句,“里仁篇学生已诵好了。”

    晁清都不用转眼去看,便知问这问题的该是木云熙。

    他是这帮孩子里的异数,年纪最小,才八岁,却十分早慧懂事。

    再扫他一眼,只见小小一个人儿端正站着,模样出奇得好,右眼下有个十分浅的泪痣,不仔细瞧还辨不出来。

    “今日什么都不用诵。”晁清淡淡一笑,“克己自律是好事,但你还小,不必那么苛求自己,当学会张弛有度。”

    木云熙抿了抿唇,似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

    他看着晁清:“先生今日高兴。”

    晁清又笑了一下:“是,为师有一个七八年未见的故友来蜀中,该今日到。”

    说故友其实十分委婉,他二人曾同患难,交情堪称过命。

    三年前,他听说苏晋被流放,原打算动身去宁州,后来得知她被流放期间,初三年不准探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直到去年秋,他忽然接到一封来信。

    信竟是苏晋写的,称她已从南昌动身,打算来蜀中。

    晁清自那时起就一直盼着,越盼越焦急,直到今日,总算盼到了。

    木云熙仍看着晁清,先生向来不怎么说己身事的,今日多言几句,想必是真的开怀至极了。

    他握了握手里的书卷,语篇里的不解之处,还是留到明日再问好了。

    “好,那学生不耽搁先生了。”

    木云熙说完,站在学堂口,像官员站班子一般目送晁清的身影远去,才折回身,要往家里走。

    “木头!”

    方走了没几步,忽然被一个声音叫住。

    木云熙回头一看,竟是一同进学的江辞。

    他是翠微镇富户江家的小公子,已十一岁,顽皮至极,堪称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恰逢雨连天简介 >恰逢雨连天目录 > 第1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