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句话,他都牢牢记在心上。
那时他就知道,她已找到了此生该走的路。
因此后来他落难,成为东宫太子,直到登极为帝,亦从来没想过要将她拘在后宫,拘在身边。
“我听说,她又回京了,穿了绯袍,做了左都御史,要彻查天下的屯田案……”
杯碗里余下的一星半点酒水浮浮荡荡,恍然映照出她清浅的笑。
她总是这样笑,不是很开怀,却真挚到了骨子里。
所以他回去又怎么样呢?
他的阿雨,从来不是一般女子。
她若就此褪下绯袍,跟他漂泊他乡,纵是能够相守,但心中存了未完成之志,必会留下一生的憾恨吧。
朱南羡有些惋惜,怎么也想不出两全之法。
可能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总也无法如柳昀朱昱深一般善断善谋,无法如青樾与阿雨一般多智多巧,他只能将眼前的事做好,当了藩王,便造福一方,做了将帅,便保住疆土,登极为帝,便守住国,守住民,而这辈子,只爱了这么一个人,攀上巅峰,跌落谷底,都好好爱她。
“我……不回去了。”朱南羡道。
老酒点起的烈火,一路燃到咽喉,燃到肺腑,燃到心上。
他拼了一辈子啊,都无法予她一场成亲礼,也只有让她如自己所愿,以最想要的方式,走以后的路。
至少让那一身绯袍,不会如朱色嫁衣一般,昙花一现。
他看了阙无身后,那一柄被黑布裹着的兵器一眼。
他也是当过帝王的人,其实朱昱深的心思,他又怎会堪不破?
但这些,都已不重要了。
“你去告诉朱昱深,西北,我会守下来。便请他让阿雨安心留在朝堂中,好好做一名御史吧。”
第262章
二六二章
西北的烽火五月就燃起来了,等战报传到京师,已是入冬时节,军报送得太慢,上至兵部都督府,下至各驿站驿丞,都该被问罪的,何况当今圣上还是将帅出身,军纪法纪看得极重。朝野上下一时间风声鹤唳,众臣战战兢兢,等着血雨腥风的到来。哪知隔一日,早朝将毕,朱昱深提及西北的战况,只嘱咐了兵部户部筹备军资,一概未提问罪的事。
众臣大惑不解,道是圣心难测,只有内阁的人知道,西北的军报夏末就递上御案了,被朱昱深生生压了小半年,直到十月,才放出消息。
十一月,西北军在鸭子坡歼灭赤力逃兵,大获全胜,捷报传来时,赤力大军已后撤三十里,这一年的战事总算告一段落。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转入十二月,又有北方探子来报,说赤力三皇子达木尔在西北吃了败仗后,带上亲使,穿过苦寒的塔格草原,与东边的北凉国密谋,决定整合两国军队,待明年春暖,一起进犯大随。
这一消息传来,满朝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赤力与北凉一齐犯境,朝廷必须征派将帅,于西北与北平共同御敌,可自景元朝以来,朝廷缺将少帅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以至于晋安帝、永济帝继位后,都不得不屡屡亲征。
就眼下情况而言,饶是朱昱深愿赴北平御敌,可西北的将军该派谁去呢?难道就靠征西大将军左谦?不是朝廷对他不放心,只是他的交战经验,领兵才能,较之昔日坐镇西北的晋安皇帝远远不足。
兵部尚书陈谨升还没到不惑之年,满头青丝已愁白了千百,去问朱昱深的意思,这位九五之尊竟一点不急,说:“朕要等个消息,消息到了,再定派哪个将军去西北。”
陈谨升一时狐疑,不知朱昱深要等的消息是什么,原想找常跟在陛下身边的阙无打听打听,尔后才想起来,阙无离京了,去向不知,听说正月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