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族、婚姻……如果我们要担忧年轻人因它而误入歧途,那为什么不去期待它也能让一些人获得新的领悟呢?”
她优雅地笑了笑,举起酒杯:“为了戏剧的力量,敬《伊莲和兰伯特》。”
诸如此类的讨论在各种各样的沙龙和聚会中上演,在社交圈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贵族们的舞会上,年轻的小姐们低声议论着伊莲的爱情与决绝,叹息她的命运之时,也不禁幻想起自己若身处那样的情境,是否会有她那般的勇气。而绅士们则在棋盘旁、雪茄烟雾缭绕的俱乐部里,争论着兰伯特的抉择究竟是英勇的牺牲,还是盲目的冲动。
有的父母开始警惕地看待这部戏剧,担忧它会灌输给年轻人过于激烈的情感观念,甚至有些家庭明确规定,不允许家中的年轻小姐观看这部“过于激烈”的戏剧,担心她们被伊莲所影响,做出不顾一切的冲动之举。
而有的家庭教师则鼓励学生去观剧,认为这是难得一见的剧目,可以借此引导讨论生死、命运与选择的话题,甚至有议员在议会中提及这部剧,借此谈论青年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变化。
如此激烈的争论,加上欢乐剧院在弗兰西的盛大演出引发的关注,使得帕利斯的报纸迅速捕捉到了这部新剧作的消息。不少报刊不但转载了卢恩顿的评论,还附上了戏剧片段的简要介绍以及剧院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听起来又是一个悲剧,”阿尔贝的朋友啧啧称奇,“改编自莎比亚的经典剧作,这些剧评人对它的评价很高嘛。阿尔贝,什么时候我们去卢恩顿看看?”
阿尔贝带着点怀疑问道,“真有那么高吗?”
“有的批评它对莎比亚作品的“大逆不道”,认为戏剧应当忠于原作精神,不应被如此改编,”这位朋友总结道,“也有评论家大力称赞,认为它不仅赋予经典全新的生命力,更在情感冲击力上超越了以往的改编剧作。”
“不信我给你念念,”他的朋友念道,“这是一位专栏作家写的,哇,真是无比犀利的文风——莎比亚的忠实信徒们为何如此惶恐?难道他们也意识到,某些经典在新时代面前,未必还能稳坐神坛?”
第388章
不就是偷一点血浆嘛,怎么需要这么多人来抓啊?
当《伊莲和兰伯特》在卢恩顿收获诸多好评的时候,
七月已至,欢乐剧院的巡演队伍开始筹备前往下一座城市,而艾琳娜与伯克利也准备动身回家。
“……他们打算去湖区度假,
”艾琳娜读着家人寄来的信件。
湖区位于英戈兰的西北部,
素以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闻名,
那些著名的湖畔诗人,
便是在此写下他们脍炙人口的诗作——尽管主流文学界对他们的评价并不算友善,
讥讽他们不过是一群“在湖区徘徊的抱怨者和疑病症诗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确实吸引了大批读者慕名而来,让湖区成为最热门的度假胜地之一。
“当然好,
”伯克利立马献殷勤道,
“可以住我的乡间别墅。”
艾琳娜沉默了一会儿。
“如果你要和我们去湖区,
你的裁判所计划岂不是夭折了?”她转而问道。毕竟,
那位裁判所内应只是一个客厅女仆的话,
恐怕不会陪着他们去湖区。
伯克利出门有一套专门的仆人班子陪同,男管家、厨师、男女仆人、马车夫……而在乡间别墅的常住仆人则是负责普通的清洁工作,看护花园的园丁以及看管别墅的看守人。
像是客厅女仆这种小仆人,
就是清洁工的一员,
几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