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他是少年出名,被招收到少年班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处于高竞争状态,等到可以休息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已已步入中年,年轻人的喜怒哀乐都没经历过。
35岁时被家里百般施压,才与共同工作的妻子结合,两人都是贪图方便,都有各自的工作项目,所以情感上的交流极少。
随着宋辞长大,他们发现唯一的儿子性格越来越冷漠,对外界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可对他与妻子却十分冷淡。他们才惊觉自已只沉迷于科研中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更没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一家三口处在一起,就跟搭伙过日子的陌生人一样。
宋秉绪曾隐隐遗憾还没来得及发现自已长大,就已经为人父母已经老了!所以青大再一次给他发来邀请函,哪怕对象是自已的儿子,他也拒绝了。
要实验,他就给孩子建造实验室。但他更想让孩子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可以跟同龄孩子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有着与同龄孩子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喜怒哀乐!
妻子不理解自已的做法,甚至觉得自已使孩子错过了更多的机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当时他很生气,就问妻子,“你觉得我们这样就正常吗?我们俩一年到头有多少天在家?孩子看到我们就跟陌生人一样,难道你也想让孩子跟我们一样成为科研机器吗?”
妻子这才沉默了。
他们都不是负责任的父母,孩子不知什么时候长大了,对陪伴他的保姆都比对他们亲。
作为父亲,他是为自已有这样出色的儿子感到骄傲的,可同样也是担忧的。
他多久没看到孩子主动跟他们说话了。看到孩子与他们疏远,拒绝沟通的时候,他痛心不已。
所以后来他一有空就回家陪孩子,看他做实验,教他操作,辨析数据,参与孩子喜欢的领域,又尊重他的选择,才让这孩子对他稍稍打开心扉,有时遇到问题,也会攒起来等他回来解决。
第17章
宋家父子
宋秉绪换上实验服走进儿子的实验室。
就看见儿子坐在案前做着组装,旁边放满了铺开的数据。
宋辞抬头看了眼父亲,又继续手上的动作。
宋秉绪也知道儿子这会在思考,不能打扰他,便轻轻拿起他桌面上的数据看了起来,越看越吃惊。
这项目居然被儿子独立研发出来了?
当下国际最先进的仿生手是y国大卫高研发出来的有触觉的仿生手,可以移植到失去手臂的残疾人身上,让他们重获肢体触感,并可以如正常人做事。
但移植后的残疾人为了适应控制仿生手行动而安置在体内的两个电极,却得付出高额的医药费用去维护身体对这两个电极的排异现象。
高昂的手术费及药费,依旧压垮了许多普通家庭,甚至那个防止排异的药还有诸多副作用,很多移植了仿生手的病人不仅没多久就出现排异现象,还因为吃药导致肝肾功能失常。
这都是与仿生手共生的棘手问题,而华国在这项技术上一直没有新的突破,没想到他居然在儿子的实验室里看到它不一样的进展。
他看完案上的数据,又走到儿子身旁看他的组装,对比手上的图纸,宋秉绪激动不已。
作为华科院的成员,他太清楚这项发明的重要性与意义了,只要儿子可以成功研发,华国就能在这项技术上冲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华国人也不需再高额地去进口外国制造的仿生手,普通家庭的残疾人也能支付得起费用。
他看着实验室的书架上多出来的人体解剖学图书,才知道这几个月没回来,儿子一直在钻研人体骨骼神经结合仿生肢体方面的项目。
宋辞组装了部分仿生骨架,却发现还有些数据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