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昨日法显主动提辞,这才发觉他情陷已深,甚生心魔之念,我心难安,一时难决去留,到底还是心中有愧。”
谢若诗轻啊了一声,念头微转,低声嘀咕道:“这和尚该不会是在欲擒故纵吧?主动离开实际是想你挽留。”
花千遇一脸无语:“别把他人想的那么阴暗。”
其实,她也曾这般想过。
不过欲擒故纵是建立在有希望成功的基础上,如果全无可能也就没必要。
法显知她迫切想离开,当他提出这一想法,应是准备好彼此分别了。
回客栈的路上他神色不定,想必那时已生诸如此类的念头。
哪怕她现在离开,法显也不会怪她,更不会再找来了。
当此念升起时,一股难言的失落感莫名地涌上来,只觉喉间发紧嘴里一阵苦涩。
见她神色愁苦,谢若诗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上一次见面时,两人在酒楼漫不经心地谈论着那个天台寺的和尚,如今因果纠缠,当真是世事易变,瞬息无常。
“相比较离开,其实你更想度法显成道,否则也不会来,你来了只是想寻求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花千遇一怔,下意识抬眼望去,谢若诗紧盯住她,目光中透着有所觉的笃定。
一语中的。
原本两者的念头是同等重,但法显的话让她意识到,无论何事都是他独自承担。
一直以来,她还从未帮过法显什么,反倒是承了他不少情。
她没回答,但从眼神里谢若诗看到了答案。
虽然问她该当如何,可话里话外的态度根本没想离开。
她来此本身就代表尚未对法显用情太深,而是有不得已帮他的缘由,否则定会奋不顾身,自然也不需要她的建议。
打趣归打趣,实际上她并不希望两人有过深的纠葛。
会出家的人皆是想要摆脱世间的苦迫纷乱,超脱六道轮回到达彼岸,若是生情无异于永沉苦海。
再者法显又是名扬天下的僧人,一举一动都被世人看在眼里。
试问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如何会有好下场。
谢若诗沉默一会儿才慢慢开口,语气带着沉重:“欠他的自然要还,但是作为朋友需提醒你一句,可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
自然是知道的,谢若诗正是担心流言可畏才再三劝她离去,若是让佛教信徒知道她和法显有情,一人一口唾沫都够淹死她。
不过,她却是不怕。
当然并不是她能无视所有恶意中伤,全然是因最后会离开这个世界,到时如何谩骂也听不见。
若只是如此,在得知法显有心魔之后一咬牙也就帮他渡情劫了,成功的话能放下一切,若是失败……
心魔缠身的同时,她还要离开,说不定法显会疯掉,这才是她最大的顾虑。
第一百四十四章得失
然而事情未必如设想的这般糟糕,可趋利避害的本性促使她不得不去考虑最坏的那个结果。
或许人就是这样。
一念未尽,一念又起,生生相续,正是想的太多,在意太多,才会生出诸多烦恼。
花千遇叹息一声,面上难掩愁色道:“你设想得我都曾想过,且早已付诸行动,至于最后为何倾向于度法显成道,原是因和我的处境比起来,他更危难。”
谢若诗凛了一下,想起什么似的神色渐变复杂,稍顷才说道:“因为心魔。”
“正是,心魔因我而起,应该也只能由我灭。”花千遇目光愈发深远,一时自嘲道:“有时觉得这是否便是佛教常说的一因既起,其果已定,本以为不会再纠缠,却又在此关头觉出他有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