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又或是他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可以有底气和大宋朝廷对垒了?
“谁说不是呢,他是不是没打听清楚展兄的能耐啊,这世上能杀得了展兄的人,可是屈指可数的。”狄青觉得,这襄阳王走的这招棋,未免也太烂了。
可襄阳王这般摆烂,难免叫人担心此人会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来。
“狄兄,你很担心展兄他们吗?”黎望忽然开口问道。
狄青闻言,自然颔首道:“当然担心,他们才几个人,襄阳王在襄阳府盘踞近二十年,若是狗急跳墙,展兄这般大仁大义,行事难免比那些个小人受掣肘些。”
黎望心想,他也担心啊,可他这破落身子骨,也真去不得襄阳。
“黎兄,你不会想去襄阳府吧?”这可使不得啊。
“狄兄你在想什么呢?若我去襄阳府,恐怕还没到呢,就病倒在半道上了。”黎望自问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狄青:……倒也不必这么直白。
“那你这是……”
“我是想问,狄兄可想去襄阳府?”
狄青一讶:“我当然想去,可我的身份处境,恐是不好出京的。”
黎望却将书架上的舆图拿出来,指着襄阳府旁边的荆楚河流道:“小生听说,此处有一水寇,擅长游击,每每劫掠商队,叫过往商队、旅人苦不堪言,若狄将军有心,便可自请带兵前往剿匪。”
狄青看了一眼舆图,倒是也曾听过此地流寇,便道:“官家,会允吗?”
“今时不比从前,官家必会欣然应允。”毕竟这可是狄青啊,大宋最有名的常胜将军,谁敢撄其锋芒!
第317章
一探
但狄青的身份,在朝堂上确实有些尴尬。
现下这个节骨眼,若由狄青亲自开口请旨率兵剿匪,难免有些个没有眼力价的文臣,会无脑反对,所以这个口,由八贤王提最为妥当。
八贤王乃是先帝托孤的顾命大臣,现下虽已不揽权势,但朝臣无人不服他,就连官家也对八王叔十分信任。
所以去荆楚剿匪一事,出自八王爷之口,能够最快促成。
狄青听完黎兄建议的当天夜里,就亲自去了趟八王爷府,第二日,八贤王便进宫面圣,一方面是表明他对襄阳王赵珏并无偏袒,另一方面,也心忧襄阳府会有异变。
官家现在对襄阳王,那是一百个痛恨,一听这话,当即道:“王叔与他,怎好相提并论!他如此这般行事,朕绝不会轻饶他。”
“陛下说的是,只他如此大费周折地在京中谋划布局,恐怕在襄阳城更加大胆,包拯此去,恐怕会非常棘手。”
官家一听,便问:“王叔是觉得,还需另外派人前往?可包卿已是朕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了。”若是出兵,一来证据不够,二来难免引起百姓恐慌,若是可以,他还是更想兵不血刃地解决此事。
怎么说呢,大宋皇帝都不爱打仗,这点并非谣传。
八王爷一听,当即拱手行礼道:“臣以为,狄青可担此重任。”
官家一讶:“狄青?他去的话,岂不是昭示着朕要起兵攻打襄阳府?”
“非也非也,荆楚一带,因为水路复杂,常有水寇流窜作案,这些流寇甚至还骚扰两岸百姓,叫百姓苦不堪言,如此,不妨叫狄青去剿匪,一来能还百姓一个安宁,二来也能震慑襄阳城,若包拯需要救援,也能迅速赶到。”
官家越听眼神越亮,等听完此计,当即抚掌而笑:“此计甚妙,不错,狄青回京也有大半年了,他一个正值壮年的将军,确实不好总是待在枢密院当个文人,既是荆楚百姓有难,狄青去剿匪,当是顺理成章之事。”
“来人,拟旨。”
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