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子弟武艺高强,在宋国也是小有名气。

    孔子的学生们纷纷上前应战,但都不是他的对手。孔子见状,亲自下场。他与宋国贵族子弟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两人的剑法变幻莫测,招式层出不穷,看得在场的学生和百姓们目瞪口呆。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孔子凭借着更加精湛的武艺和沉稳的心态,最终战胜了宋国贵族子弟。这场胜利,不仅为学堂赢得了荣誉,也让孔子的名声更加远扬。

    然而,阳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看到孔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心中的嫉妒和怨恨也越来越深。他决定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彻底摧毁孔子和他的学堂……

    爱情萌芽

    曲阜城的暮春,槐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孔子背着竹简从学堂归来,忽见街角老槐树下,一位素衣女子正踮脚够着枝头绽放的槐花,淡青色裙摆被风掀起一角,如蝶翼轻颤。他不由自主停下脚步,却见女子脚下木凳突然倾斜,惊呼着向后仰去。

    千钧一发之际,孔子疾步上前,长臂揽住女子纤细的腰肢。四目相对时,他望见一双秋水般的眸子,眼尾微微泛红,像是方才受了委屈。女子慌忙挣脱,福了福身:多谢公子援手。声音软糯,带着江南特有的吴侬软语。

    姑娘小心。孔子将散落的竹篮拾起,发现篮中除了槐花,还有一卷未完成的画轴,墨迹晕染处,似是城郊泗水的景致。正要开口询问,忽听远处传来呼唤:小姐!您怎么又乱跑!

    一名丫鬟气喘吁吁跑来,见到孔子先是一惊,随即挡在女子身前。女子脸颊绯红,低声道:今日多谢公子,改日定当答谢。说罢匆匆离去,发间白玉簪子在暮色中晃出一道清光。

    次日清晨,孔子正在学堂授课,忽闻门外传来车马声。一名身着锦缎的中年男子带着昨日的女子踏入堂中,身后还跟着抬着礼盒的仆从。在下颜襄,听闻夫子博学,特带小女如嫣前来求教。男子言辞恳切,目光却带着审视。

    孔子这才知道,颜如嫣出身曲阜名门,父亲颜襄是鲁国司寇的幕僚。颜如嫣怯生生抬头,与孔子目光相撞又慌忙垂下,手中攥着的丝帕已被揉出褶皱。

    此后每逢授课日,颜如嫣都会随父亲前来。起初她只是安静坐在角落,捧着《诗经》诵读,渐渐开始在课间请教问题。她对《关雎》的见解独到,认为琴瑟友之不仅是男女欢好,更是知音相和。这让孔子眼前一亮,两人常常就典籍中的义理争论到日影西斜。

    一日暴雨突至,颜如嫣的马车被困在学堂外。孔子将自己的蓑衣披在她身上,撑着油纸伞送她到马车旁。雨滴敲打伞面,溅起的水花沾湿两人衣角。夫子可知,为何古人以玉比君子颜如嫣忽然问道,因玉虽温润,却宁折不弯,正如夫子之志。

    孔子心头一颤,低头看见她发间又别着那支白玉簪,水珠顺着簪子滑落,在裙摆晕开深色水痕。马车缓缓启动时,她掀开帘子回望,手中握着的槐花糕还带着温热。

    然而好景不长,颜襄察觉女儿的心意后勃然大怒。他将颜如嫣禁足家中,又派人给孔子送去重金,直言:犬女年幼无知,望夫子莫要耽误她前程。孔子望着案上金灿灿的铜锭,想起颜如嫣说过富贵于我如浮云时眼中的光,次日便原封不动将财物送回。

    三日后,学堂来了不速之客。颜如嫣穿着粗布衣裳,发髻简单用布条束着,背着装满书卷的竹篓,神色坚定:父亲要将我许配给齐国商人,我不愿做囚在金笼里的雀儿。她从篓中取出一卷画,正是那日泗水河畔的春景,题款处写着愿随君子游,不负好韶光。

    孔子带她躲进学堂后的柴房,里面堆满了未编好的竹简。颜如嫣毫不在意灰尘,盘腿坐下翻阅典籍,时而抬头对孔子微笑。窗外蝉鸣渐起,柴房里弥漫着墨香与槐花残留的清甜。

    这样的日子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孔子的传奇恋爱与武道征途简介 >孔子的传奇恋爱与武道征途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