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伯璟向敌军统帅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前往河间收父亲的骸骨。统帅被伯璟的孝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伯璟感激涕零,立即踏上了寻亲之路。
然而,寻亲之路充满了艰辛。沿途兵火充斥,百姓流离失所,食物匮乏。伯璟常常积日不得食,饥肠辘辘。不仅如此,他还多次被敌军抓住,险些丧命。
有一次,伯璟被敌军抓住,他们嘲笑他:你一个小胖子,还想去找你父亲的遗骸真是痴心妄想!伯璟看着敌军狰狞的面孔,心中虽然害怕,但仍然坚定地说道:我父亲是一位伟大的官员,他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一定要找到他的遗骸,让他安息。
敌军被伯璟的勇气和孝心所打动,沉默了一会儿,其中一个敌军说道:好吧,我们放过你,但你要记住,路上还有更多的危险,你一定要小心。
伯璟感激地点了点头,继续前行。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河间。他看到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心中一阵酸楚。
在废墟中,伯璟找到了父亲的遗骸。他悲痛欲绝,跪在地上,放声痛哭。他抚摸着父亲的遗骸,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父亲,我终于找到您了。我会好好安葬您的,让您安息。伯璟哽咽着说道。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落下泪来。他们被伯璟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也为颜衍绍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
伯璟在众人的帮助下,将父亲的遗骸妥善安葬。他站在坟前,心中默念着父亲的教诲,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
10
:家族续荣光
伯璟在河间的灰烬中寻得父亲遗骸,完成了心中执念,可他的牵挂并未就此消散。在那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他听闻仆人吕有年背着幼弟伯珣在逃亡途中身中流矢,伯珣从此流落在民间。这个消息如重锤般敲击着伯璟的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伯珣,让一家人重新团聚。
此后,伯璟不顾自己在寻亲路上的疲惫与伤痛,踏上了寻访伯珣的艰难旅程。每到一处村落,他都会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他逢人便问:请问您可曾见过一个年幼的孩子,或许是独自流浪,或许是被好心人收留村民们看着他焦急又执着的模样,纷纷摇头叹息,但也有人被他的深情所打动,愿意帮他留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伯璟的寻访之路却毫无进展。他心中满是焦虑和担忧,常常在夜里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伯珣可爱的模样。弟弟,你到底在哪里哥哥一定会找到你的。他在心中无数次地呼唤着。
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伯璟得到了一丝线索。一位老妇人告诉他,曾见过一个与他描述相符的孩子在附近出现过。伯璟顿时精神一振,顺着老妇人指引的方向找去。当他在一间破旧的茅屋中看到伯珣时,泪水夺眶而出。他冲过去,紧紧地抱住伯珣,泣不成声:弟弟,哥哥终于找到你了,这些日子你受苦了。伯珣也认出了哥哥,他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哥哥。紧紧地回抱住伯璟。
鼎革之后,天下渐渐安定下来。伯璟带着伯珣回到家中,闲暇之时,他常常坐在书房里读书鼓琴。每当悠扬的琴音响起,他的思绪就会飘回到过去,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他深知,父亲一生刚正不阿、忠君爱国,这些精神是颜氏家族最宝贵的财富,他要将其传承下去。
家中,伯璟对家法要求极为严格。他时常对伯珣说:弟弟,我们颜氏家族以忠孝传家,这是我们的根本。我们要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伯珣懂事地点点头,将哥哥的话记在心里。
而伯璟的妻子朱淑人,也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她深知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