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建宁四年春,舒县周氏别院的棠梨开得正好。十六岁的周瑜斜倚朱栏,腰间蹀躞带缀着的青玉环佩轻轻叩着栏杆。远处传来车马喧闹声,他却只是垂眸拨弄着新得的焦尾琴,任由花瓣落满雪色深衣。忽有疾风掠过庭院,琴弦应声而断,惊起几只檐下栖鹊。

    公子又在抚琴侍童捧着漆盒碎步而来,隔着三重月洞门便嗅到沉水香清冽的气息,前厅雅集都开了三巡酒,袁氏那位小郎君作《子虚赋》得了满堂彩,正嚷着要寻您对诗呢。

    周瑜将断弦拢进掌心,残存的震颤沿着指尖攀上眉梢。他望着惊鹊消失的方向轻笑:取我那支紫竹箫来。侍童怔了怔,欲言又止地瞥向廊下悬挂的青铜剑——那是周氏嫡子及冠时方能佩戴的传家之物,此刻却在春风里蒙了层薄尘。

    前厅的喧哗随着周瑜踏入月洞门陡然凝滞。二十四盏连枝灯映得满堂生辉,汝南袁氏子弟袁胤正倚着鎏金凭几,醉眼朦胧地举着酒樽。忽见雪色深衣掠过朱漆屏风,他手中酒液竟晃出半盏——那少年公子广袖当风,眉目如画,偏生额间系着赤色抹额,玉冠下几缕碎发被汗浸湿,倒像是刚纵马归来的模样。

    久闻周郎通晓音律......袁胤踉跄起身,锦靴踩碎了案几上散落的诗笺,今日雅集若只抚琴弄箫,岂不辜负这满室珠玉他刻意加重珠玉二字,目光扫过席间低眉顺目的周氏旁支子弟,忽然将酒樽重重顿在青石地上,不如你我赌酒三巡,以剑器为题作赋如何

    满堂烛火忽然爆了个灯花。周瑜垂眸抚过腰间玉带钩,指尖触到箫管温润的紫竹纹路。他望着袁胤袍角沾染的酒渍轻叹:袁公子既爱《子虚赋》,可知司马相如作此赋时...忽然扬手将玉箫掷向半空,在众人惊呼声中旋身接住,正缺一柄切玉如泥的昆吾剑

    箫声乍起时,连檐角铜铃都静了。袁胤踉跄着后退半步,恍惚看见少年广袖翻飞如鹤翼,十指在箫孔间起落似寒星。那曲调分明是《广陵散》的变徵之声,却裹挟着金戈铁马之势,惊得案头兰草簌簌发抖。待最后一声清啸刺破暮色,满堂宾客才惊觉酒樽中的月影已斜了三寸。

    好个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席间忽有人拊掌大笑。周瑜转首望去,见是个玄衣少年抱剑倚在门边,额角还沾着未拭净的血渍。那人也不顾满室惊诧目光,径自走到周瑜案前抓起酒壶痛饮,琥珀色的酒液顺着脖颈流进锁子甲,某自富春而来,沿途斩杀三波流寇,倒不及听周郎一曲痛快!

    袁胤面色铁青地摔了酒樽:哪来的莽夫敢扰雅集!话音未落,玄衣少年已闪身至他面前,剑鞘重重压在他肩头:某姓孙名策字伯符,袁公子可要记牢了。他说话时目光却始终凝在周瑜指尖,那支紫竹箫正在烛火下泛着幽幽青光。

    周瑜忽然轻笑出声。他伸手按住孙策剑柄,腕间赤玉镯与玄铁相击,发出清越声响:伯符兄远道而来,可愿听在下再奏一曲说着径自走向庭院,雪色深衣拂过满地落英。孙策怔了怔,忽然将佩剑往袁胤案头一掷,大笑着追了出去。

    月华如水漫过九曲回廊。周瑜驻足荷塘畔,望着水中破碎的月影低语:孙文台将军的虎子,不该出现在舒县雅集。孙策正扯了片荷叶盖在脸上,闻言猛地坐直身子:你怎知......

    令尊月前破黄巾于阳人,此刻该在长沙整军。周瑜指尖掠过水面,惊散几尾锦鲤,孙郎不在军中历练,反倒潜入庐江...他忽然转身,眸中映着孙策惊愕的面容,莫不是为着丹阳精兵

    孙策霍然起身,锁子甲在静夜里哗啦作响。他盯着周瑜看了半晌,忽然仰天大笑:难怪父亲说周氏麒麟儿有经天纬地之才!说着解下腰间玉佩抛进池中,今日得遇周郎,当浮一大白!

    池水漾开的涟漪尚未平复,忽有马蹄声撕破夜色。周瑜蹙眉望向角门,见自家老仆踉跄奔来:公子!城西佃户与陈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周郎顾简介 >周郎顾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