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九八零年的秋天,天气阴沉沉,还有点闷,快要下雨的样子。

    因为已近深秋,气温骤降,田里干活的农民平时都穿着粗布外褂,今天闷热,大家都甩掉外褂,穿着背心在干活。

    孩子们也是一头汗水,他们边干边嬉笑打闹,热得满头大汗。

    地里的红薯已经基本都挖出来了,有的运回地窖,有一部分则是留在地里,切片晒成红薯干。

    在那个粮食缺乏的年代,一个冬天全靠红薯来解决一大家人的口粮,蒸红薯,烧红薯,煮红薯,煮红薯干,或者红薯干磨成粉做饼子…

    红薯被挖掉之后,土地坑坑洼洼,全是大小不一的土疙瘩,乡里人就在这样的田地里晒红薯干。

    前段时间天气好,红薯干都翘起来,有的弯的像鸟翅膀,有的则变得又细又长。

    可是这几天,每天早上乌云接太阳,都怕下雨,地里的红薯干如果不拾完,被雨淋湿后就发黄发黑,卖不上好价钱,吃起来也是苦的。

    人们都着急颗粒归仓,有的人家夜里还在地里干活,红薯干在夜里是白色的,不用手电筒,肉眼也能看见,剩下小块碎渣,白天再去捡捡算了。

    此时大人孩子的都挎着荆条篮子或者拖着筐子,半蹲着前行,一会人在前面,一会筐子在前面,不时有孩子站起来挺挺腰,活动一下腿部,嘴里不停嘀咕:俺妈,这啥时候能拾到地头呀呜

    大人则斥责:眼是孬种,手是好汉,不要总抬头看,只管低头干,一会就到地头上了!

    相邻的也会拿孩子取笑:回家吧,不给他(孩子的父亲)干,两家大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英拖着笨重的身躯,半跪着也在捡拾红薯干,她穿着宽大的暗格子方领褂子,袖口早已磨破,拖拉着几排未断的布丝。两只手皮肤黝黑而且粗糙,指甲黑黑的,手心手背却都布满白色干裂纹。

    她突然吃力的半站起身子,挪到王泰山背后,小声说了句:小巧她大,我先回家了,感觉身子不对劲,可能要生了!

    王泰山一听也放下手里的活,对着大女儿,大儿子和二儿子,说:巧儿,你和二庆把红薯干倒进口袋,大庆跟我先把你妈送回家,到家再把板车上拉回来拉红薯干

    ,这天气说不定晚上要下雨。

    说着,王泰山在板车上铺上一个尿素袋子,然后搀扶着妻子坐到板车上,拉起车子就往家里赶。

    夜幕降临,天空飘起毛毛细雨,王泰山总算从北张庄找来了接生婆张奇华!

    张老太太挪着小脚从板车上下来,手里撑着一把油纸伞,身穿蓝色大襟褂,衣襟还插着个旱烟袋,黑色大腰裤,绑着裤脚,脚上一双黑布绣花鞋,头发一丝不乱,用一根蓝色簪子别着老式的发髻,活脱就古时的媒婆。

    张奇华进屋就胸有成竹的说:别担心,这都第四胎了,肯定很顺利的,韩英一直在干活,生的会更容易。

    王泰山的母亲煮了一碗鸡蛋疙瘩汤先端给接生婆,张奇华接过来吃了以后才进韩英的卧房,说是卧房,其实就是房梁下隔了一个布帘子。

    狭窄的三间草屋,王泰山和韩英平时住在东间,正门放着一个方桌,算是客厅吧,家里过年或者请人帮忙干活,才会拉出方桌,再从左邻右舍找来几条长凳子待客。

    方桌平时就是摆在那里放个开水瓶,还有一家人共用的两个搪瓷缸,以及其他的空酒瓶啦,韩英和巧儿用的梳子之类的杂物。

    方桌上方的墙上有个大约七十公分长,五十公分宽的印着喜鹊红梅的挂镜,那是韩英的梳头镜,也是全家的穿衣镜。

    西间靠北墙铺着一个大约一米二的木板床,兄弟俩常常半夜吵闹,二庆每晚都会喊:哥,你都快把我挤掉床底下了。

    南墙边放了一个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私奔的爱情简介 >私奔的爱情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