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狗狗死了,但我好像并不难过。
当宠物医院的蓝色帘子被彻底拉上时,我甚至对着玻璃倒影调整了发髻间的银簪。那支顾沉舟送我的定情信物正微微发烫,就像此刻未婚夫在电话里的呼吸声。
晚晚,我马上到。他的声音裹着机场广播的杂音,文物修复室最近是不是……
话没说完就断了线,我的耳膜残留着某种尖锐嗡鸣。三天前开始,每当午夜03:33分,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室就会自动播放《游园惊梦》。监控显示空无一人的操作台前,全息投影仪会突然亮起,连供电系统都检测不到异常能耗。
1
敦煌秘纹
敦煌初秋的暮色像一匹褪色的绛纱,我站在榆林窟第25窟的脚手架上,量子修复笔的蓝光在唐代织锦上游走如星。这匹三百年无人触碰的联珠对鹿纹锦,此刻正悬浮在量子场中,每根丝线都在超流体氦雾里舒展成弦理论的拓扑结构。
林工,磁场读数又超标了。助理小唐的防护服在防空洞改造的实验室里泛着冷光。我盯着全息屏上跃动的斐波那契曲线,那些破损的波斯纹样正在重组为更古老的符号——和顾家祖传银簪柄端蚀刻的青铜太阳轮如出一辙。
突然,修复舱内的量子泡沫发生康普顿散射,织锦表面的金线突然绷直如琴弦。我伸手去扶震荡的舱体,无名指上的婚戒与修复笔产生法拉第共振,在空气中划出克莱因瓶的虚影。这枚顾沉舟亲手设计的钻戒,戒托暗藏的纳米芯片正将修复数据实时传回顾氏集团的量子云。
晚晚又在和文物谈恋爱防弹玻璃门滑开的瞬间,佛手柑混着硝烟的气息刺破消毒水味道。顾沉舟的定制西装上沾着罗布泊的沙尘,他身后的保镖捧着只西周青铜簋,饕餮纹的兽目在量子场中泛着诡异的虹彩。
2
银簪之谜
实验室泛着冷白荧光,我站在环形量子场中央,修复笔尖的蓝光正沿着银簪纹路游走。簪头镶嵌的月长石突然折射出克莱因瓶形态的光晕,在防弹玻璃幕墙上投射出1927年斯坦因探险队的虚影——那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腰间,赫然别着与父亲考古日志相同的西夏文密码本。
林小姐,您的骨瓷茶具。管家机械臂递来的托盘上,德化白瓷杯壁薄如蝉翼。当杯底触碰到量子修复台,光谱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这些号称明代官窑的瓷器,釉面竟含有钋-210衰变产生的铅同位素。
我借着整理鬓发的动作,将银簪尖端刺入茶杯。簪身蚀刻的青铜太阳轮纹路在纳米级裂隙中延伸,量子显微镜显示瓷胎内层竟嵌着人类骨灰结晶。这些排列成斐波那契螺旋的碳化钙晶体,与父亲制服领口提取的放射性残留物完美吻合。
夜色裹着沙尘暴撞击防弹玻璃时,我溜进顾沉舟的私人书房。虹膜锁在银簪量子共振下泛起涟漪,檀木多宝阁上七尊骨瓷人偶让我血液凝固——每尊瓷像的瞳孔都是月长石镶嵌,最新那尊穿着敦煌研究院的白大褂,发髻斜插的银簪正是此刻我手中的传家宝。
全息投影仪突然自主启动,1936年的实验日志在空气中浮现墨迹:第七次骨瓷烧制成功,受试者脑灰质在1400℃呈现量子退相干……我抚摸着瓷像底座刻着的西夏文数字7,突然意识到这些编号与顾沉舟锁骨伤痕的缝合针数相同。
佛手柑香气混着硝烟味从背后涌来时,我迅速将修复笔调至电磁脉冲模式。顾沉舟的机械腕表正在发出引力波干扰,西装翻领上别着的钚金属胸针泛着幽蓝——那是父亲在罗布泊失踪时携带的考古队徽章。
晚晚果然发现了我的新娘培养皿。他指尖抚过最新骨瓷的面颊,瓷胎在量子场中渗出淡金液体,顾家每位夫人都要经过七次淬炼,就像这些骨瓷在坍缩态中寻找完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