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个劳动力,经济收支始终不如以前,所以奶奶很穷。穷到家里过年才舍得买二两肉给孩子们解馋,她继续吃煮红薯。
村长知道奶奶孤儿寡母不容易,常常不动声色的接济,家里吃肉都会叫上三个孩子去吃一顿。
就算穷,到了读书的年纪奶奶还是咬着牙供三个孩子去上学。当时很多人都劝她别自讨苦吃,她一个人供不起三个孩子的学费,奶奶不信。
奶奶前半辈子懵懂无知没有自己的主见,所有的决定都是听别人的。后半辈子都在反抗,她也不知道反抗什么,只知道命运要她认命低头,她偏不。
她不求他们能读出什么结果,只觉得就算是多认识几个字,赚钱的途径也比她这样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多。
就算是种地,读过书的人种地也比她这个文盲庄稼人种得好。
村里有个人小学文凭,在别人只知道种玉米、土豆这些粮食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种橘子了。
橘子成熟后,直接找收购商收了,收购商挑剔出来品相不好的再拉去镇上便宜卖。
这种售卖模式,在村里还是第一次见,以往大家都只知道卖零售。
就算有人知道找源头,也不知道怎么找。
见识决定认知,人是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所以想要发财,还得多读书走出去见世面。
三个孩子读书后奶奶更穷了,家里的鸡、鸭、鹅、牛、猪都养着卖钱,收了粮食把卖相好的都拖到街上卖钱,拿到了钱一分一毛都不敢花,都要攒着给孩子们读书用。
叔叔和爸爸都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只有二姨读到了初中就学不下去了,然后去深圳打工。
二姨虽然没上大学,但是她也很厉害。
早年在电子厂上班,后来厂里不景气她就出来卖电子零件,她利用在厂里积累的人脉资源,用成本价拿货,再用市场价卖出,其中差价就能得到不少利润。
再后来她不满足自拿自销,开始找零售老板合作,让零售老板从自己这儿拿货,也是赚差价,不过这样比自己卖零售快。
奶奶最后告诫我:只有自己有了学识才能有更多选择。
7
半个月后陈一帆来家里了,一定是我那不靠谱的爸泄露的信息。
见他是一个人,我问他:你爸没陪你来
他说:在村口。
第一次听他开口说话,声音不算难听,但也不好听,似乎变声期的男生都这样。
你......病好了我知道这样直戳别人痛处不好,但我是一个不会拐弯抹角的人。
陈一帆摇头。
然后结结巴巴的说:我...来是想......给你......看一件......东西。
说完,他展开了手里的画纸。
这是平板上面的画。
他把平板上分开的画组合在了一起,这一次我看懂了。
在黑色线条背景下,彩色的圆点是被黑色线条覆盖了一大半的天空,在线条间隙中依然五彩斑斓。
彩色的线条就是路人,每个人都急着赶路,在杂乱的黑色线条中只来得及留下一道道一闪而过的光。
彩色方块搭建的是我们第一次相见的小卖部,在小卖部门口,小女孩给小男孩擦眼泪。
他是想告诉我,以前他的生活是黑色无序的,因为我这个举动温暖了他,让他的生活里有了彩色。
所以......你知道我是那个小女孩了
陈一帆点头。
你是怎么知道的
毕竟酒楼那次是我们长大后第一次见面,还没来得及交流他就倒了。
陈一帆指了指我鼻梁右侧的痣,这颗痣可能是黑色素沉淀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