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祸起诗书
乾隆十二年,杭州。
翰林院编修方之航在书房伏案疾书,窗外秋雨淅沥,案上摊开的《清谈集》墨迹未干。他刚写完一首诗:清风无意乱翻书,明月何曾照沟渠。
这诗本是闲来抒怀,却不知被何人抄录,送至浙江巡抚范时捷手中。
范时捷素来与方之航不和,见诗中清风二字,立刻联想到前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文字狱旧案。他连夜密奏乾隆,称方之航心怀怨怼,讥讽朝廷。
三日后,一队官兵闯入方宅。
二、满门抄斩
三更的梆子声穿透雨幕时,柳氏正在为方慈绣制百福被。金线在烛火下流转,忽然窗外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她手中的银针一顿,在指尖绽开一朵血珠。
夫人!紫鹃抱着方慈跌进门来,发髻散乱,范大人带着圣旨前来说是老爷身藏祸心,在前厅已将老爷拿下了后面跟着的方忠抱着阿福也慌乱的进来。
柳氏的绣绷啪嗒落地。她望向摇篮里熟睡的方慈,又看向窗外映红夜空的火光,突然疾步走向衣柜,取出两套粗布衣裳。
带慈儿和严儿从西角门走。她的声音像绷紧的琴弦,地窖第三块砖下...
来不及了!紫鹃突然跪下,从身后拉出自己九岁的儿子阿福。孩子只穿着单薄中衣,赤脚上还沾着菜园的泥。让阿福扮作少爷...她又从怀中掏出襁褓,小满和小姐同岁...
柳氏手中的衣裳滑落在地。她看着阿福瘦小的身子套上方严的锦缎外袍——袖子长了三寸,衣摆拖到脚踝,可那双明亮的眼睛竟与方严有七分相似。
胡闹!柳氏声音发颤,我怎能...
奴婢与方忠的命,本就是夫人给的。紫鹃抓起梳篦,将小满的胎发梳成方慈的样式。婴儿懵懂地咬着手指,发间系着方慈的金铃铛,在烛光下叮当作响。
院门轰然倒塌的巨响中,柳氏颤抖着咬破手指,在真方慈肩头点下朱砂。血珠凝成展翅的蝶,映着紫鹃决绝的泪眼。
十一岁的方严被一阵急促的叩窗声惊醒。乳母紫鹃惨白着脸将他拽出被褥,他看见窗外火光冲天,母亲柳氏正将一枚翡翠长命锁一分为二。
严儿记住,这半块给你,那半块...柳氏的声音被院墙外的铁甲声打断,带着妹妹赶紧走!
方严死死攥住母亲的手:我不走!我要和爹娘...
一记耳光火辣辣地烙在脸上。柳氏颤抖的手指抚过他红肿的面颊,突然扯下颈间玉观音挂在他颈间:方家血脉不能断!转身将襁褓塞进紫鹃怀中:慈儿送去白云庵,严儿...送去少林。带他们走!一个往北,一个往南,永远别回头!
方忠带着方严翻墙逃离,而紫鹃抱着襁褓中的方慈,趁乱混入逃难的人群,直奔城外白云庵。
当范时捷的绣春刀挑开帘帐时,柳氏正轻拍着方慈的襁褓。假方严挺着瘦弱的胸膛挡在前方,过大的衣袍里藏着一把裁衣剪。
方夫人好雅兴。范时捷的刀尖掠过婴儿面颊,这就是令爱
柳氏抚过小满发间的金铃,触到紫鹃冰凉的指尖。她望进孩子纯净的眼眸,轻声哼起方慈最爱的摇篮曲。假方严突然背诵起《千字文》,童音在血腥气中格外清亮。
方之航被押入大牢,严刑拷打,要他认罪。他咬紧牙关,始终不认,只冷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三、血染刑场
乾隆十三年春,杭州菜市口。
方之航被押上刑台,刽子手的鬼头刀寒光凛凛。他最后看了一眼围观的百姓,仰天长叹:
天理昭昭,终有雪冤之日!
刀光一闪,血溅三尺。
听说方家满门,无一幸免。
四、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