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只见内藏机括图显示:磁俑关节用鱼胶黏合,遇血则硬化成刃。就在此时,青蘅突然撞向墓壁,守宫砂炸裂处的丹凤纹渗入石缝,显出太子妃殉葬名录——榜首竟是沈母闺名。这一发现,如同一道惊雷,在沈墨白心中炸响,令他震惊不已。
而杨慎矜的尸体竟从棺中坐起,胸腔空腔内磁砂拼出禅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沈墨白触碰偈语时,磁砂突然重组为神龙二年羽林军调兵鱼符——与沈父遗物完全一致。这一连串的变故,令人目不暇接,谜团愈发深重。血引司南破阵,激烈的动作场面惊心动魄;章怀太子妃名录泄密,将历史的隐秘缓缓揭开。
第三幕:骨秤量罪
寅时,大地突然震动,墓室中现出九层磁台。那磁台层层叠叠,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仿佛通往未知的秘境。沈墨白踏上第三层,刹那间,青蘅的脊椎突然离体,化作骨秤横悬空中。骨秤泛着森白的光泽,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
《唐律疏议》铁券从磁台升起,称盘一端放着沈父头骨,另一端则是太子东宫模型。当骨秤倾斜向东宫时,洛河水自墓顶倾泻而下,如瀑布般汹涌。那水流冲击着墓室,发出巨大的声响。
这才是真正的镇河秤。杨慎矜的金刀劈开磁台,露出武则天亲制的浑天磁仪,当年令尊不是沉河,是将自己炼成磁枢……话未说完,他突然口吐磁砂,尸身迅速坍缩成磁碑。碑文显示沈父临终场景:他将银鱼袋塞入冰棺,袋中磁针正指沈墨白胎记位置。那胎记仿佛是命运的标记,将沈墨白与这一切紧密相连。
青蘅的残躯忽然开口,声音却是章怀太子妃:痴儿,你父以命换的二十年太平,该由你续了……磁链绞碎她的左腿,碎骨在血水中拼出东宫密道图,图中标注的红点正在太子寝殿下。人体化秤,这般奇异的景象令人震撼;磁仪显影,将往事一一呈现,伏笔也在此刻回收,银鱼袋磁针来源终于揭晓。
第四幕:兵俑吞城
晨雾弥漫,如轻纱般笼罩着大地,却被染成血色,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沈墨白一路疾驰,突入东宫。只见三千磁俑已随《破阵乐》重组为三丈巨兵,那巨兵高大威猛,关节处喷出韦后炼制的磁火,火焰熊熊燃烧,炽热无比。
沈墨白毫不畏惧,将犀角尺插入磁兵核心。刹那间,尺身《唐律疏议》条文浮空,文字化作磁粉覆盖俑身。此时,青蘅最后的守宫砂从地缝飘来,丹凤纹印上磁兵额心,所有磁俑瞬间跪地解体。那场景如同一幅奇异的画卷,令人惊叹。
瓦棺自洛河浮出,棺中女帝壁画双目淌血。磁化的青蘅残肢拼出最后讯息:神龙二年七月初七,子时三刻,磁尽人亡。沈墨白掀开棺盖,底部刻着他与青蘅的生辰八字,中间连着道血痕——正是今夜子时的更漏刻度。
第五章双生祭阵
第一幕:荧惑焚心
子时三刻,天穹似被巨兽撕裂,磁暴如墨色狂潮汹涌翻卷,将夜幕搅得支离破碎。沈墨白独立东宫祭坛,罡风猎猎,卷动他衣袂翻飞。脚下的磁碑泛着冷冽幽光,他与青蘅的生辰八字赫然浮现其上,仿佛被无形之火灼烧,渐渐焦黑,似在昭示某种不可违逆的宿命。
祭坛壁画中的武则天双目陡然迸射红光,如赤焰燃烧,诡异非常。失传已久的《大衍历》中荧惑守心算法,竟在空中凭空浮现,星图流转间,将神秘印记烙在他胸口紫微垣胎记之上。那胎记仿佛活物般微微发烫,与星图产生莫名共鸣。青蘅的残躯被磁链拖拽至祭坛中央,骨骼之上,鎏金篆文缓缓浮现,正是《黄檗禅师预言诗》:
磁砂为媒血作舟,双生祭阵断龙湫。
若得残躯镇河眼,敢教洛水倒天流。
诗句铿锵,似谶语回荡,字字扣人心弦。
忽闻咔嚓一声,杨慎矜的磁碑裂开缝隙,其生前诵经声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