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个描金漆盒后,整个人就像擦了仙气似的。

    皮肤白得透亮,嘴唇不点而朱,尤其那双眼睛,眼尾微微上挑,看人时带着股说不出的媚劲儿。

    玉凤啊,用的啥雪花膏给嫂子也抹抹呗!村里的小媳妇们围着她打听。

    李玉凤总是抿嘴一笑,从怀里掏出那个漆盒。

    盒里装着半盒鸭蛋粉,闻着有股陈年的桂花香。

    女人们抢着往脸上抹,可奇怪的是,同样的粉,抹在别人脸上就灰扑扑的,活像糊了层墙灰。

    四月初八那天夜里,李玉凤的娘起来解手,听见闺女屋里传出咿咿呀呀的唱戏声。

    她扒着门缝一瞧,吓得差点背过气去——

    月光下,李玉凤正对镜梳妆。

    惨白的脸上涂着厚厚的粉,两颊抹着艳红的胭脂,嘴角用炭笔描得尖尖的。

    最吓人的是,她右手捏着根绣花针,正往自己眼角扎!血珠子顺着脸颊滚下来,她却像不知道疼似的,边扎边哼着小曲儿:梳妆打扮为哪般,等郎等到五更寒...

    第二天一早,李家人慌慌张张请来了崔姥姥。

    老太太进门时,李玉凤正在灶台前熬粥。

    见有人来,她扭头一笑——那张脸竟像戴了层面具,粉白的面皮下隐隐透着另一张脸的轮廓!

    姑娘,把那个粉盒给我瞧瞧。崔姥姥伸出手。

    李玉凤的眼神突然变得凶狠:你算老几声音又尖又细,完全不是她本来的嗓音。

    崔姥姥二话不说,烟袋锅直接戳向李玉凤眉心。

    就在锅头即将碰到皮肤的刹那,李玉凤的脸突然扭曲起来,粉白的表皮像融化的蜡似的往下淌,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真容——那是个浓妆艳抹的戏子脸,嘴角裂到耳根,露出满口细碎的尖牙!

    啊!李家人吓得四散奔逃。

    崔姥姥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抖出些黑乎乎的粉末撒向那张鬼脸。

    粉末沾到皮肤上刺啦作响,冒出股焦臭味。

    李玉凤(或者说附在她身上的东西)发出凄厉的惨叫,双手拼命抓挠着脸。

    尘归尘,土归土。崔姥姥一把抢过李玉凤怀里的漆盒,这身子不是你的!

    漆盒打开的瞬间,屋里刮起阵阴风。

    盒底的鸭蛋粉上赫然印着张人脸,眉眼与鬼脸一模一样!崔姥姥咬破中指,往粉上滴了三滴血,又迅速埋入块雷击枣木。

    轰的一声闷响,漆盒剧烈震动起来。

    李玉凤应声倒地,浑身抽搐,嘴里吐出大团黑乎乎的黏液。

    那黏液落地后竟像活物似的蠕动着,想要爬回漆盒。

    崔姥姥眼疾手快,烟袋锅往黏液上一按——吱的一声尖啸,黏液化作青烟消散了。

    再看李玉凤,脸上的妆容褪得一干二净,只是左半边脸僵得像块木头,再也做不出表情了。

    后来屯里人才知道,她捡的那个漆盒,是民国时一个戏班子的头牌留下的。

    那姑娘被人骗了身子又骗了财,最后穿着戏服投了井,正是赵建军当年救小翠的那口井...

    事后崔姥姥把漆盒埋在乱葬岗,上面压了块刻着往生咒的青砖。

    可没过三天,就有放羊的孩子看见个穿戏服的女子坐在坟头梳妆,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第五章借寿

    1990年的重阳节,靠山屯九十岁的周太爷突然返老还童了。

    这老头原本佝偻得像只老虾,满头白发掉得没剩几根。

    可那天早上,他儿媳妇送饭时,竟看见老爷子在院里打太极,一头乌发油光水亮,嘴里还哼着《十八摸》的小调。

    爹...爹儿媳妇手里的粥碗啪地摔在地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间诡事(七则)简介 >民间诡事(七则)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