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走与留,意味着什么
原本大家都是年龄相仿、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带着对广阔天地的新鲜感和对自己人生的无知,说是响应上级号召,其实是不得不来。如今有人即将离开贫困的小许村,顿使人感到:有的人看到了希望,有的人依然前途渺茫。
验兵合格的五个人,第二天上午到县武装部发新兵服装。村支书指派大队的拖拉机,拉着五名知青和三个农村青年,到县人武部。当穿着一身崭新国防绿的五位同学再回村里,生产大队给应征入伍的青年,开了个热闹的茶话会。再休息两天后,就该收拾行李到县城武装部报到了。
从县城回村里的当天中午,生产队给知青放了半天假。剩下留在村里的同学们,围着即将离开村庄、踏入军营的五个人,说不尽的好听话,什么:到部队好好干,争取入党啦、提干啦、将来怎样怎样啦,等等,而此时,朝夕想的是赶快回家见父母,两位老人的心早已经悬在嗓子眼。
大明和即将步入军营的这五个人,咧着个嘴也是把好听话,说了个尽。大明跟朝夕合计,他要在小许村再呆一天,他记挂着他的王红呢。朝夕则收拾完行李,当天下午就离开小许村回绿城了。
第二天吃过午饭,留下的同学都出工去了,大明在草屋里收拾行李。这时,王红推门进来了。给他拿来一个蓝底红花、还印有幸福二字的搪瓷洗脸盆,盆里放着一本精装的日记本,日记本的扉页上,是她秀美的字体:
祝:到部队后,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红
王红把礼物递给大明,他和她面对面的站着谁也没有说话。深秋的季节,草屋里的光线不好,两双眼睛互相注视着对方,却似乎看到了彼此揣在怀里那只不安的小兔子。王红高挑的身材健而不肥,白皙的脸庞、特别是她那一双带有挑战性的眼睛,此时正火辣辣的看着大明。
大明多年以后,曾动情的跟朝夕说:那是一个美妙的下午,我还能不明白她的鬼心思,这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时刻。
光阴似箭。自那以后,几十年时间过去了。
大明酒足饭饱之余对朝夕说:分别四十多年后的再次与王红见面,简直是上帝的安排!
6
再见的距离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大明的儿子在重庆工作居住,由于又生下了老二,是个大胖小子。就打电话让大明两口子到重庆,照顾一下自己月子里的媳妇。这大明呢,也想抱抱自己的大孙子,就与老伴一起乘飞机到了重庆的儿子家里。
这天,他闲来无事,听说江水比往年的大,就信步漫游到朝天门码头,观看长江洪水。往日里,江水仅到朝天门码头阶梯的一半,今天再看江水已经淹没了码头一大半的阶梯。看着浩浩的江水东流,游轮在汽笛声里进进出出,码头里的旅客川流不息地来来往往。从心里感慨:重庆真是个好地方,就是有一点热,别的没毛病。
大明站在一棵大树的绿荫里,手里拿着一瓶水,望着眼前从他身边走过的人流和远处的江水出神,他看到有一艘游轮到岸,拖着行李的旅客正在下船,从他的身边走过。他那漫无目的的目光,望着眼前晃动的人流。
忽然,他的注意力落在人群里一位衣着打扮光鲜的女士身上,神经似乎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
咦,这位白衣女士的身影,怎么这样熟悉大明的脑海里,蹦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疑问,紧跟着就自动否决了。
怎么可能!当他把目光再次锁定即将走过自己身边的这位白衣女士,随着距离与这位女士的拉近,他的目光再次发亮。
这位女士走路的姿势和面孔,咋看着这么眼熟啊!
他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和我同窗十载,又一起在小许村插队的王红吗!那一头乌黑油亮的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