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刻发作,而是让容佩在吉太嫔宫中布下眼线。三日后,眼线传来消息——吉太嫔正在制作诅咒用的人偶。
如懿手持人偶,带着一众侍卫闯入寿康宫。太后娘娘,臣妾本不愿打扰您清修,但此事关乎皇家血脉,不得不禀。她将人偶呈给太后,吉太嫔妄图用巫蛊之术谋害皇嗣,其心可诛。
太后看着面目狰狞的人偶,脸色阴沉:吉太嫔,你可知罪吉太嫔跪地求饶,却无法洗脱罪名,最终被杖责三十,逐出宫外。金玉妍在冷宫中得知此事,气得呕血,她的最后一丝翻盘希望也彻底破灭。
第十章:凤仪初显
如懿顺利诞下皇子,取名永璂。皇帝欣喜若狂,晋封她为贵妃,协理六宫事务。手握大权的如懿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她先是设立贤德堂,邀请学识渊博的女先生入宫,教导宫女们读书识字、学习女红。女子不应只困于后宅,若有一技之长,将来出宫也能安身立命。如懿对宫女们说道。这些宫女学成后,有的被派到各宫担任女官,有的被许配给官员,贤德堂的美名渐渐传开。
在后宫开销上,如懿推行节俭令。她带头减少自己宫室的用度,将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于修缮冷宫和宫人住所。冷宫不应成为人间炼狱,犯错之人也应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她命人翻新冷宫,改善环境,还允许表现良好的冷宫嫔妃定期与家人通信。
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皇帝的赞赏,也让如懿在后宫和朝堂上的威望日益提升。然而,树大招风,她的成功引来了新的敌人——新晋的舒妃叶赫那拉意欢。意欢才情出众,深得皇帝喜爱,且对如懿的权力扩张颇为不满。
第十一章:才情之争
意欢决定向如懿发起挑战。她在皇后生辰宴上,提议举办诗词大会,表面上是为皇后贺寿,实则想借此打压如懿的风头。
听闻贵妃娘娘才思敏捷,今日不如与臣妾等一同切磋意欢微笑着看向如懿,眼中却暗藏锋芒。
如懿欣然应允。第一轮以月为题,意欢率先赋诗:冷月高悬照玉楼,清辉似水惹乡愁。深宫寂寂无人语,独倚栏杆思未休。众人纷纷称赞,意欢得意地看向如懿。
如懿却不慌不忙,轻声吟道:明月无私照九州,阴晴圆缺自风流。何须哀怨叹长夜,且看晨光映画楼。此诗大气磅礴,一改以往宫怨诗的哀怨,赢得满堂喝彩。
意欢不甘示弱,提出第二轮比试书画。她当场挥毫泼墨,画了一幅《寒梅傲雪图》,暗喻自己清高孤傲。如懿则画了一幅《百子千孙图》,画面中孩童嬉戏,充满生机,寓意皇家血脉昌盛。皇帝龙颜大悦,当场将此画挂在养心殿。
才情之争以如懿完胜告终,但意欢并未就此罢手。她开始在皇帝面前说如懿过于强势,恐会干涉前朝事务,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展开。
第十二章:前朝后宫
意欢的话渐渐在皇帝心中埋下疑虑的种子。恰逢此时,那尔布在朝堂上弹劾了一位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宠臣,这让皇帝对如懿家族的势力产生警惕。
如懿敏锐察觉到皇帝的态度变化,她决定主动出击。一日,她带着永璂来到养心殿。皇上,臣妾听闻朝堂之事让您烦心,特带璂儿来给您解闷。她让永璂背诵诗书,孩子清脆的童音让皇帝露出久违的笑容。
如懿趁机说道:臣妾父亲弹劾那官员,实乃为江山社稷着想。若因臣妾的缘故,让皇上对父亲产生误解,臣妾万死难辞其咎。她声泪俱下,言辞恳切。
皇帝叹了口气:朕并非不明事理,只是担心外戚势力过大。如懿立刻回应:臣妾愿让弟弟们远离朝堂,只做闲散宗室。家族之事,全凭皇上裁决。
如懿的识大体让皇帝打消了疑虑,反而对她更加敬重。而意欢的谗言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