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般配的爱情
(真爱超越外貌与年龄的束缚)
第一部分
1、潘金莲如果不遇到西门庆,是不会学坏的
1995年的初夏,江南小镇的栀子花开得正盛。28岁的月月穿着大红旗袍,挽着38岁的李南走进镇上的老饭店时,整个大厅的议论声像被按了暂停键。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这对新人身上——准确地说,是黏在月月身上。
月月确实美得惊人。一米六八的个子,皮肤白得像刚剥壳的鸡蛋,一双杏眼水汪汪的,笑起来时右脸颊有个若隐若现的酒窝。
月月今天化了淡妆,头发盘成优雅的发髻,几缕碎发垂在耳际,衬得脖颈修长如天鹅。而站在她身边的李南,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头顶已经能看到明显的地中海,脸上的皱纹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老气。
听说这李老板给了月月家二十万彩礼呢!后厨的王婶压低声音说。
可不是,要不这么漂亮的姑娘能看上他跑堂的小张撇撇嘴,听说李老板在城里开了三家五金店,家里有钱着呢。
婚礼进行到敬酒环节,月月端着酒杯,步履轻盈地穿梭在酒席间。她跳舞似的转身,旗袍下摆划出优美的弧线,惹得几个年轻小伙看直了眼。李南跟在她身后,脸上挂着憨厚的笑,时不时用手帕擦擦额头的汗。
月月啊,以后可要好好伺候李老板。月月的表姨拉着她的手,声音大得全桌都能听见,女人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月月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又舒展开来:表姨说得是。她转头看向李南,眼睛里闪着光,南哥对我可好了。
李南立刻红了脸,局促地搓着手:应该的,应该的。
婚礼后第三天,镇上就传开了闲话。有人说看见月月独自去了舞厅,有人说李南新婚夜就睡在了客房。最离谱的是卖猪肉的老刘,信誓旦旦地说看见月月和以前的男朋友在河边搂搂抱抱。
这些闲话像春天的柳絮,飘得到处都是。但每当有人当着李南的面暗示什么,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月月年纪小,爱玩是正常的。
李南确实宠月月。五金店的账本随便她翻,存折密码也告诉她。月月喜欢跳舞,他就每周带她去市里最好的舞厅;月月爱打扮,他就托人从上海买最新款的衣服鞋子。有次月月看中一条金项链,价格相当于李南半个月的收入,他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
你太惯着她了。李南的大哥李明看不过去,在一次家庭聚餐上说,女人不能这么宠,会宠坏的。
李南正给月月剥虾,闻言头也不抬:大哥,月月嫁给我委屈了,我不对她好对谁好
月月听到这话,眼睛亮晶晶的,夹了块鱼肉放到李南碗里:南哥,你也吃。
李明哼了一声,不再说话。桌上其他亲戚交换着眼色,那意思很明显——等着看吧,这婚姻长不了。
1996年春天,月月参加了镇上的舞蹈班。教跳舞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叫陈默,身材修长,跳起舞来像一阵风。月月学得很快,不出一个月,就成了班上的明星学员。
每周三和周六晚上,月月都会准时出现在文化站的舞蹈教室。她穿着紧身练功服,头发高高扎起,旋转时裙摆飞扬,像一朵盛开的花。陈默常常单独指导她,两人的双人舞配合得天衣无缝。渐渐地,教室外开始有人驻足观看,然后窃窃私语着离开。
听说那李老板的媳妇跟舞蹈老师好上了。
可不是,有人看见他俩下课了一起去吃宵夜呢。
啧啧,老牛吃嫩草,嫩草不愿意啊。
这些话终于传到了李家人耳朵里。李南的妹妹李芳坐不住了,某个周六晚上,她拉着丈夫恰好路过文化站,果然看见月月和陈默在教室里有说有笑。陈默正帮月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