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母亲
陆端“无意”中开口问道:“我爹在外面做什么呢?光着膀子蹲在门边,吓我一跳。
”王妃脸上的些许柔情一扫而空,咬牙切齿:“你爹那丢脸的东西。
”两人因为巡查路线和到底回不回京城吵了两句,兆王见吵不过王妃,干脆开始撒泼打滚耍起赖来。
王妃最烦见到他这副无赖嘴脸,一拍桌子让人把他拖出去关门外了。
兆王几十年如一日的讨好手段就是做些小零碎塞给王妃。
二十年前,他靠一只木头鸟俘获了王妃的芳心,可惜二十年后的王妃三十岁而不是十三岁,他还在勤勤恳恳地削木头,看得陆端都有些同情他了。
然而王妃嘴上嫌弃,说归说,那些木头做的小玩意最终都没有被扔进灶膛里面当燃料,反而被主人用木匣子装起来,妥善安置。
对了,木匣子也是兆王的赔礼。
陆端佯装没看见王妃头上的木簪子,也不搭腔她痛斥兆王的话,在旁边说了些可有可无的劝慰。
王妃说了两句住嘴,似乎意识到易涟清还在这里,替王爷聊胜于无地挽回了一下面子,笑了笑:“叫小姐看笑话了。
”“不妨事,”易涟清微笑,平添两份落寞,“听人讲我父母相敬如宾,感情也就是那样,我看来还不如王爷和王妃吵吵嚷嚷,却情深意重。
”“我是乡野农妇一个,只会舞枪弄棒,与公主不大相熟。
不过我从前见过她一面,你们长得很像,性格却不同。
”王妃说。
那是兆王袭爵后,而且谈起的时候,虽然言辞谦虚,傲气还是隐约从她语气中满溢出来。
这点倒是像公主。
不知把她和公主面对面放在一起,究竟是公主先责难得她哑口无言,还是她先化解了公主的步步紧逼。
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恍然想起易涟清是公主的亲女儿。
真是神奇,她和公主明明差不多的年纪,陆端还比易涟清大一岁,她看公主却总像是看小孩一样,联想到小孩生了个小小孩,总觉得不真实。
再不真实也没办法了,小小孩都长这么大了,坐在她的面前,她那不值钱的儿子跟他爹一样,死乞白赖地倒贴。
他倒是比他爹能装,跟京城那帮人学的坏习惯,拐弯抹角地说话,一边拉出皇上做挡箭牌,一边说易涟清过些年长大了保不准就有别人求娶,自己读书太差恐怕得不到钟阁老青眼。
总之是歪理邪说一大堆,比三十岁的老姑娘还恨嫁。
易涟清见王妃看着自己的眼神忽然变得恨铁不成钢,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平城公主还有什么事业她没能继承不成?王妃也意识到自己的目光太过露骨,转头剜了儿子一眼。
陆端平白无故地,一天被人瞪来瞪去,他看见母亲的眼神,也表现得很无辜。
王妃消了气,在桌子抽屉里摸索半晌,掏出一个小盒子并一本庚帖。
易涟清看见庚帖,脸红了大半,平日里转得飞快的脑子有一瞬间凝固,甚至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姿态什么语言来回复。
“你同奉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清楚他的秉性,”王妃和颜悦色,但仔细看似乎也有一丝不自在,她没同婆母相处过,也不知道怎么做婆母,只好尽己可能地温柔端庄,“我这个儿子别的不说,为人上大体还过得去,你若是不嫌弃,就把他领走吧。
”她说完有些懊恼,最后一句真是不像话。
好在易涟清一团乱麻也理不清楚,结结巴巴地应下来,不知道应不应该自己去接。
虽然知道他们两个成婚是迟早的事,从光诚帝到钟阁老,大家也都认为理应如此,但真提到这件事,还是王妃亲自交到她手上的。
这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