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风平浪静,我们怎么办?
    风平浪静,我们怎么办?

    王遴府上书房里。

    王遴、李宥、赵中义坐在一圈,密议着事情。

    “高大胡子胆怯了,为了荣华富贵,把天理大义抛到脑后,真是可恼!”

    赵中义忿然地说道,“两淮盐政大案,扬州等地,多少名士大儒被牵涉其中。高邮大儒南图公,七十多岁了,因为涉案被小吏闯入家门,满门被锁拿下狱,上至皓首苍髯,下至儿稚小童,都被无情驱使,如同猪狗!

    南图公身为天下名士,淮东宗师,一代名儒,却遭此大辱,如何不叫天下读书人痛心疾首。

    高大胡子同为圣教弟子,还得南图公指点过文章,居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援手,着实叫人心寒。”

    看着赵中义满腹激愤,几乎要从酒糟鼻子顶部喷涌而出,王遴和李宥对视一眼,心里各有定计。

    高邮陈世良,赵中义嘴里的南图公,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两人都心里有数。

    仗着进士出身,做过十几年南京户部侍郎等官职,在南直隶多有门生故吏,致仕后依旧发光发热。

    通过各种关系拿到盐引,抢先领盐,与盐商配合,走私逃税,谋取暴利。

    其余的巧取豪夺,侵占良田,欺男霸女,更是罄竹难书。

    七十多岁,还要娶十六岁的黄花少女为

    风平浪静,我们怎么办?

    “高肃卿的苦衷,某也知道。后面还需要某出力的地方,尽管说。大家结为一体,还是得同心协力才是。”

    王遴和李宥没口子赞道:“良德深明大义!”

    又谈了一会,李宥和赵中义联袂告辞。

    过了一会,李宥带着一人又回到了王府书房里。

    “我在路上遇到后溪兄,知道有要事相商,就一起过来了。”李宥厚着脸皮说道。

    丁士美,号后溪,嘉靖三十八年状元,翰林院侍读学士,平日里与王遴、张四维、高拱等人往来密切。

    王遴和丁士美对视一眼,觉得无所谓。

    看了一眼张四维,王遴先开口:“后溪,高肃卿现在有偃旗息鼓之势啊。”

    丁士美答道:“这很正常。新郑公去年派人下去查两淮盐政,被搞得灰头灰脸。然后又因为发放百官俸禄之事,吃了大挂落。

    后来西苑和徐少湖联手,狠查了两淮盐政,追查出一千万两银子,补入国库。新郑公手里有钱,也敢做事了。一口气上了二十多上疏,要疏浚运河,治理京畿河道以及黄河、淮河。

    潘子良(潘季驯)刚回来没多久,又被他给支使出去了。看样子是要大干一回,好好攒攒政绩,好众望所归的进内阁。”

    李宥听到一千万两银子时,眼睛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贪婪之色,一闪而过。

    等到丁士美说完,李宥开口道:“只是高肃卿做实事,攒政绩,为何不用上我等啊?我等虽然久在清华翰林,但秉承中正之理,清廉公正。完全可以以御史身份,巡视各处实政。

    查遗补漏,纠偏归正,谨防贪污舞弊。”

    看着李宥一脸大义凛然,王遴和丁士美心中冷笑几声。

    你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数。

    实事做不得,捞银子却是一把好手。

    身为御史巡视各处实政,鸡蛋里挑骨头,然后暗地里敲诈勒索。出京时两袖清风,回来时两袖金风。

    不过大家看破不说破。

    王遴劝道:“持正不必着急。现在高肃卿办的都是河工等繁剧之事,奔走辛苦,还责任重大,高肃卿是不想辛苦诸位老友。”

    李宥心里不屑。

    真当我什么都不知道!

    河工才好捞银子!

    几百里河道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朕就是万历帝简介 >朕就是万历帝目录 > 第六十七章 风平浪静,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