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4章 巧借东风扬帆起,雪儿慧心绣乾坤!
颇有微词,但叶凡的命令,他还是执行得一丝不苟。

    闲暇时,他就坐在院子里,一边擦着他那把从不离身的军用匕首,一边笨拙地学着柳如雪画的样子,在纸上画着横平竖直的“火柴人”,引得众人发笑。

    而李麻子则像一条鱼,彻底游进了苏州这片深水里。

    他没去那些冠冕堂皇的大绸缎庄,而是专往那些犄角旮旯的小巷子里钻。

    他用几包从北京带来的“大前门”香烟,和一口半生不熟的京片子,跟那些摇着蒲扇的老头,晒着太阳的老太太们搭讪。

    没过两天,他果然摸出了不少门道。

    “叶哥,情况跟咱们想的差不多。”晚上,李麻子向叶凡汇报着情况,“苏州最大的几家丝绸厂,像第一丝厂、第二丝厂,都是国营的。他们的货,大部分都通过外贸公司出口,而京城高家,就是他们最大的北方客户之一。我们想从他们手里拿顶级的料子,恐怕很难。”

    “至于那些私人作坊,大大小小有几十家。手艺好的,基本也都被大厂和外贸公司签了长单,咱们想插一脚,不容易。而且我打听了,高家的人前段时间确实来过苏州,跟好几家作坊的头头都吃过饭,估计是提前打过招呼了。”

    秦武在一旁听得直皱眉:“他娘的,这高家的手,伸得也太长了!”

    叶凡却似乎并不意外,他只是平静地问:“就没有例外吗?”

    “有!”李麻子一拍大腿,“还真让您给说着了。我打听到一个人,一个怪人。”

    “说来听听。”

    “在城西边,有个叫‘苏绣巷’的地方,里面住的,都是祖祖辈辈干刺绣的。其中,有一户姓苏的人家,据说祖上是给宫里绣龙袍的。传到这一代,当家的是个叫苏文清的老头,人称‘苏老’。都说他的双面绣,是苏州一绝,甚至能做到双面异色,那手艺,神了!”

    柳如雪听到“双面异色绣”,美眸中闪过一丝惊异。

    这是一种近乎失传的绝技,对绣娘的技艺和悟性,要求都达到了顶峰。

    “可这个苏老,脾气古怪得很。三十年前,他家的‘苏氏绣坊’,是苏州城里最有名号的。后来公私合营,不知道怎么跟当时的负责人闹翻了,绣坊被合并,他一气之下,就收山了。这么多年,不管谁上门,出多少钱,他都再也没动过一针一线。他家墙上挂着一块匾,写着‘手艺已死,概不见客’八个大字,把所有人都拒之门外。”

    “我找巷子里的老人打听,才隐约知道点内幕。据说,当年整垮他家绣坊的那个负责人,后来调到北京,进了外贸系统,跟高家……关系匪浅。”

    院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叶凡的身上。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们要找的“东风”,竟然早就和高家,结下了宿怨。

    “地址。”叶凡吐出两个字。

    李麻子立刻报出了一个详细的地址。

    “五哥,麻子,”叶凡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明天,你们俩,替我先去探探路。记住,礼数要周全,姿态要放低。不管他什么态度,你们都不能急,更不能动手。”

    秦武和李麻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

    他们知道,这场南下之行的重头戏,终于要上演了。

    第二天一早,秦武和李麻子拎着从北京带来的上好茶叶和点心,找到了苏绣巷。

    那是一条极其安静的小巷,青石板路,白墙黛瓦,家家户户的窗棂里,都透着一股墨香和丝绸的芬芳。

    苏老的院子,在巷子的最深处。

    门口那块“手艺已死,概不见客”的黑漆木匾,果然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萧索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简介 >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目录 > 第244章 巧借东风扬帆起,雪儿慧心绣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