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之恩
”归宁大惊,没有人告诉过她,前后两世,她从来不知道宋家与周王的渊源竟与父亲有关,更不知父亲是为了救小周王而死。
父亲若还在,宋家怎会落得如此境地?想到宋家之后的人丁凋零,归宁百感交集,哑声道:“斯人已逝……”说再多有什么用?父亲还能回来吗?她不是一个挟恩图报的人,可宋家的难处,又有多少人懂得?在这个以夫为纲的时代,父亲的亡故对于一个三代单传的家庭是釜底抽薪的灭顶之灾。
若不是舅舅奉外祖母之命,及时赶到苏州为她们母女撑腰,那些红了眼的亲戚恨不得将她们拆骨入腹,生吞活剥了去。
归宁仰起头,压抑住内心的悲戚,深吸一口气道:“都过去了。
”对方的平静,让小周王更加愧疚。
时过境迁,这声道谢来得太迟。
小周王已做好最坏的打算,本以为会迎来对方的指责,却没想到会是这般平静的回复,喉结滚了滚,道:“不是小王不想早些来,而是宋大人过世之后,你们就来了京师。
而我是藩王,无诏不得入京。
”“当年那些倭寇劫持我跑到了浙江一带,父王为了救我,带着乔庄打扮的私兵一路从福建追了过来。
宋大人知道我身份特殊,临死之际,让父王带着我快快离开。
路上我大病一场,再醒来时,已经回到了福建的王府。
”在本朝,藩王受朝廷供养,可也要接受朝廷的诸多限制,如无诏不得入京,无允许不得离开封地,如有违令,轻则降罚,重则极有可能被削藩。
且周王又与别个藩王不同,为了抵御海寇,手中私兵甚多,若是朝廷知道他带着私兵离开封地,被有心之人参奏一本,后果不堪设想。
小周王继续解释道:“那些人知道朝廷对藩王限制极严,故意将我劫持,再派人给父王报信,引得父亲率兵来救我。
他们劫持我出了福建,一直往南直隶省方向走。
目的就是让父王带着王府私兵直接追到应天,惊动官府,他们再以此作筏子,上奏朝廷,诬告父王有谋逆之心。
如此便是扳不倒父王,也能让朝廷收缴父亲手中的私兵。
”“只是走到浙江,偶遇督办漕运的宋大人。
宋大人心细如发,很快发觉了这群人的特殊。
我趁机呼救,引起宋大人注意。
双方最后动起手来,父王也在这时候带人追了上来。
一场混战之后,我被解救下来,宋大人却受了重伤。
”“宋大人知道我和父王身份特殊,让我们不要顾及他,尽快离开。
可等父王带我回到封地之后,却听到宋大人身亡的消息。
我当时不知道宋大人伤得那么重,若是知道,定然会留下来……”父亲一直是个坦荡磊落的人,周王是福建百姓的希望,父亲救下小周王,并帮周王打掩护,就是不想让那些贼寇得逞,这是父亲的选择。
归宁鼻头一酸,眼眶微湿,哑声道:“父亲自然有他那么做的道理,周王与小王爷为守一方安宁,殚心竭虑,父亲若在天有灵,心里也是高兴的。
”小周王对着屏风内的归宁深揖一礼,“小王奉命来京,不宜久留,明日就要启程离开。
今日特来拜谢,若夫人与宋娘子日后有什么难处,可随时差人去福建寻小王,小王自当竭尽全力,以报宋大人救命之恩。
”母亲独撑宋家,虽未嫁时是伯府小姐,身份尊贵。
如今丧夫,也只是平民女子,故冠夫姓,人称宋娘子。
他二次来访,还是扑了空,正要悻悻而归时,竟意外在胡同口撞见了归宁的马车。
抱着一线希望,让赶车的顾舜过去瞧瞧,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