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药和尚
别吊人胃口。
大过年的,我们就当个故事听听。
”这事没有定案,范氏本不该乱说,据说这老和尚做了不少孽,她又是个藏不住的,索性一五一十地说了个干净:“这老和尚有个本事,精通药理,可以根据病人正在吃的药,加一两味相克的药也就是俗话说的‘反药’进去,神不知鬼不觉地杀人,即便查出不妥来,那看病的大夫为了摘清自己,保全自己的名声,也不敢乱说。
何况大多时候根本查不出缘故来。
”见众人还是有些不解,继续道:“譬如,若是有人要保胎,只要拿到大夫开的保胎药的方子,针对方子配一两味相克的药,磨成细细的粉或配成遇水即化的药丸,不管是撒入汤药里,还是混进食物里,都察觉不出来。
这样的保胎药喝久了,就成了落胎药。
”“或是如果有人染了风寒,该用辛温发散的药,偏要添一两味酸涩收敛的药,吃药不仅无用,反而越治越病,拖到最后病气入肺,也就无力回天了。
”“若是上了年纪的人,需要甘温补虚,好生将养,若混上苦寒泄实之药,不消一个月,就会越补越虚。
”“额外加的药本身也不是毒药,只不过和已有的药相配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或者降低药效。
不会表现出任何中毒的症状,很难查清。
除非当面抓个正着,拿贼拿赃,才能把人治罪,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药方都方便做手脚。
”内宅的女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都养得娇贵,一场风寒足以夺去不少人的性命,若是再有人背后下黑手,当是在劫难逃。
归宁闻言,不由得背后生出一身冷汗,脸庞煞白。
邓氏喜欢礼佛,每月十五都会去明渊寺。
可那个时候,这个老和尚应该已经不在了吧?她不知道自己前世有没有被算计,只是明渊寺让她不由得多了一丝提防。
她觉得自己前世真是活得糊里糊涂,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人一步步算计的。
都是内宅女子,晓得内宅里见不得光的弯弯绕绕,对这个老和尚都心存忌惮,范氏话音才落,紧接着就有人问道,“那这事儿是怎么发现的?”范氏也只知道个大概,“一个盐商富户的府上,正妻和平妻为了家产争了好多年,在对方那里都安插了眼线,这才把这个老和尚牵扯出来,将案子告到了大理寺。
”又有人问,“这是造了多大的孽呀,那个老和尚抓住没?”范氏道,“那老和尚在逃跑时不慎滚落山坡,已经摔死了。
”归宁闻言,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果真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邓氏应该不认识他。
范氏颇有些郁郁不平,“这个老和尚是一死百了了,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人暗算,丢了性命,据说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门找这老和尚,有是许愿的,还有还愿的。
”“这老和尚也从不与施主面见,每隔几日去一趟土地庙。
土地庙塑像下有个机关,打开底下有个堀室,施主们只要将锁好的许愿箱从小洞口处扔下去即可,许愿箱里面都放着一纸药方还有几张银票。
”“老和尚有进入堀室的暗门,每隔半月去取一次,帮施主们还愿。
出钱少的,他看不上,将锁好的许愿箱藏在供桌下,等人来取回。
办不到的,给再多钱,他也不接。
”众人闻言,都跟着唏嘘一场,闻听范氏一番话,今天算是长了见识。
在场都是年轻的媳妇,哪里听说过这等腌臜的害人手段,都一个个面色惨白。
谁没有个三灾两痛,病中本就虚弱,再被人算计了去,想想都觉脊背发凉。
杨老夫人见状,笑道:“就当个故事听听。
你们谁的家里不是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