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地方粮票跟你换,比例从优!"林秀的眼睛微微眯起。
全国粮票是她最后的保命符——那是丈夫周建军从部队寄来的,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比地方粮票珍贵得多。
她把它们缝在贴身的衣袋里,连两个孩子都不知道具体藏在哪。
李有才突然提出交换,必有蹊跷。
窑洞里突然传来"咚"的一声响,接着是小雨微弱的哭声。
林秀趁机转身:"孩子醒了,我得去看看。
"她的声音里故意掺入几分慌乱,"这事我考虑考虑。
"李有才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很快又堆出更夸张的表情:"还考虑啥?"他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掩饰不住的急切,"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他搓了搓手指,发出令人不适的摩擦声,"这样,一斤全国粮票换三斤地方粮票,够意思吧?"这个比例让林秀的心跳漏了半拍。
正常情况下,全国粮票只能换一点五倍地方粮票。
李有才开出这么高的价码,更加证实了她的猜测——这里面一定有鬼。
她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缝着的全国粮票突然变得滚烫。
"能先让我看看粮票吗?"林秀不动声色地问,同时用身体挡住门口,不让李有才有机会窥探窑洞里的情况。
李有才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但很快又堆起笑容:"当然,当然!"他的手伸进内兜,掏出一叠粮票时,林秀注意到他的指尖微微发抖,"喏,都是今年的新票。
"林秀接过粮票,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
作为农学院讲师,她对纸张的质地格外敏感。
这些粮票的纸质有些异常——太光滑了,不像是新发行的1961年版。
她假装不经意地将粮票对着光线看了看。
1961年的粮票在阳光下会显现出细密的水印暗纹,那是用特殊油墨印制的防伪标识,但这些票上没有。
更可疑的是,这些粮票的边缘过于整齐,没有正常流通粮票应有的磨损痕迹。
林秀的心跳加速,她几乎可以确定——这些是被人为保存下来的过期粮票。
"李会计,"林秀慢条斯理地说,故意把语速放得更慢,"这批粮票看着不太对劲啊。
"她把"不太对劲"几个字咬得特别重。
李有才的脸色瞬间变了,那张马脸拉得更长,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你、你胡说什么?"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尖利,"公社发的还能有假?"林秀没有立即拆穿他。
在这个年代,当面揭穿一个公社干部的风险太大。
她需要更稳妥的办法,一个既能自保又能反击的策略。
"可能是我眼花了。
"林秀故作轻松地说,把粮票递了回去,同时注意到李有才接过去时手指的颤抖,"这样吧,明天我去公社找你换,今天家里孩子还病着。
"她故意咳嗽了两声,"我这几天也有些不舒服。
"李有才狐疑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破绽。
但林秀已经练就了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那是这三个月来在饥饿和恐惧中磨炼出来的生存技能。
"那行吧,"李有才最终不情愿地说,把粮票塞回口袋时动作有些粗暴,"明天上午,过时不候啊!"他转身时,那双锃亮的皮鞋在雪地上踩出很重的脚印,像是在发泄不满。
林秀关上门,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了。
她转身时,看到小川正蹲在地上,专注地看着什么。
孩子的小手里捏着一片枯黄的榆树皮,在地上划着什么。
"妈,"小川抬起头,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认真,"那个坏蛋的粮票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