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9章 后宫风雨
步摇簌簌颤动。镜匣里的鎏金手镜映出她微白的面颊,那双曾令皇帝倾倒的杏眼此刻盛满惊涛——张清既是张皇后的同乡,此事便再难用恩宠压下。她想起郭铨被押时可能喊出的“贵妃撑腰”,忽然后背发凉:若张清借此做文章,指摘郭家仗势抗法,那她苦心经营的后位之路,岂不是要被亲叔叔的顽劣斩断?

    “娘娘,陛下醒了。”二楼传来太监的通传。郭贵妃慌忙将书信揉成纸团藏入袖中,对着屏风理了理云鬓,那张惊惶的俏脸瞬间又换上柔媚的笑意。

    紫禁城的暮春之夜,月华如练浸透长寿宫的琉璃瓦。郭贵妃捏着父亲郭铭的来信,素笺上的朱砂批注像烧红的烙铁——”抵制国策、外戚乱政”八个大字刺得她眼眶生疼。自郭铨被押后,郭家在河南的田庄已被张清贴上封条,而这位巡抚竟又以”拒不开办工场”为由,将状纸递到了内阁大堂。

    ”娘娘,内阁的几位大人都躲着,不肯出面管郭家的事情,最后还是杨溥大人出面接手。”贴身宫女捧着鎏金茶盏进来,”杨溥大人罚了郭家五万两银子,说是充作江南河工款。”

    郭贵妃闻言猛地将信笺揉碎,五万两对郭家虽非伤筋动骨,可她镜中那张惯常含笑的脸,此刻已拧成一团霜。

    更让她心惊的是信末那句:“张清言及外戚干政,当效汉霍光故事”——若张清真借”外戚”之名大做文章,别说后位,怕是郭家满门将重蹈建文年间勋贵抄家的覆辙。

    四月廿九的乾清宫,朱高炽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推开奏折。时间已然来到三更,铜鹤香炉里的龙涎香早已燃尽,只剩郭贵妃递来的参茶还冒着热气。

    ”陛下先歇着吧,臣妾伺候更衣。”郭贵妃的声音柔得像春水,指尖却在解龙袍玉带时微微发颤。当皇帝在四个寝殿中随意选了西侧暖阁,锦被下的身躯刚泛起困意,枕边忽然传来压抑的啜泣。

    ”你哭什么?”朱高炽翻身点亮床头的羊角宫灯,昏黄光线里,郭贵妃的肩头正剧烈颤抖。她将脸埋在绣着并蒂莲的锦枕里,声音闷得像浸了水的棉絮:“陛下的官员们……都欺负臣妾……”那副梨花带雨的模样,让皇帝想起当年燕王府被建文帝削藩时,她躲在屏风后偷偷抹泪的情景。

    ”是不是为了你父亲家被罚银的事?”朱高炽的语气带着一丝疲惫,”郭铨抗税在前,你家不愿开工场在后,杨溥处事还算公允。”

    朱高炽想起今日内阁递来的《新政推行奏报》,上面明晃晃写着郭家田租仍按“亩取三斗”,比新政规定的“亩取一斗五升”多出一倍。

    郭贵妃忽然转过身,泪水在烛光下亮晶晶的:“若只是罚银,臣妾怎敢叨扰圣听?那张清仗着是张皇后的永城同乡,处处针对郭家!他查封田庄时说外戚就该给天下做个榜样,这不是借新政报私仇是什么?”

    朱高炽的眼神骤然一凝。他想起上月在文华殿,张清曾呈上一份《河南佃农状告郭家》的卷宗,里面附着佃户们按满红手印的诉状:“郭家逼租时,竟用洪武年间的铁尺量田”。此刻郭贵妃的哭诉与卷宗里的血手印在脑中重叠,让他不由想起太祖皇帝亲定的《铁榜文》——那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勋贵之家,不得苛虐佃户”。

    ”你说张清是皇后亲族?”皇帝的声音忽然冷下来。郭贵妃心中一喜,连忙点头:“世人谁不知,张皇后的母家就在永城!”

    寝殿外隐隐约约传来敲梆的声音,“咚——咚——”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朱高炽盯着帐顶的蟠龙纹,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张清在河南推行”佃农减租”时,连自己舅舅家的田庄都按新规执行。此刻郭贵妃的香肩还在微微耸动,而他忽然意识到,这场看似后宫与外戚的纷争,实则是新政推行中,勋贵旧习与革新法度的激烈碰撞。

    ”此事容朕想想。”皇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简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目录 > 第39章 后宫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