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要去打个招呼吗
我看着雨晴和那个孩子的背影,摇摇头:不用了。有些故事已经结束,最好不要再翻开。
10
那次偶遇后,我们在北京住了六个月,每天都充满新的发现和快乐。索菲亚爱上了中国文化,女儿也开始牙牙学语,用中文和意大利语混合的奇怪腔调叫着爸爸。
林教授为我安排了一个特别展览,主题是回家。我创作了一系列新作品,融合了东西方美学,表达对故乡的复杂情感。
展览大获成功,甚至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称我为连接东西方艺术的桥梁,法国《费加罗报》则将我描述为在痛苦中找到重生的艺术家。
一天,林教授神秘地对我说:有人想见你,很特别的人。
我疑惑地跟着他来到一所特殊学校。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或精神障碍,但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在一间舞蹈教室里,雨晴正教一群孩子们简单的舞步。她耐心而温柔,完全不同于我记忆中那个充满算计的女人。
看到我们,她停下来,向孩子们介绍:这位是冯老师,非常著名的画家。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我,有些害羞地打招呼。
雨晴走过来,保持着礼貌的距离:谢谢你能来。
林老师说你想见我我平静地问。
她点点头:是的,我有东西要还给你。
在办公室里,她拿出一个文件夹:这是我所有的财产转让书。我知道这无法弥补我对你的伤害,但至少是一个开始。
我惊讶地翻看文件:这没必要...
不,这是必要的。她坚定地说,我欠你的远不止这些。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弥补自己的过错。物质上的赔偿只是最基本的。
我看着眼前这个女人,她的眼神不再闪烁躲避,而是直视着我,充满真诚和悔意。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问。
很好,她微笑着说,这些孩子给了我新的目标和意义。每天看着他们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都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那就好。我将文件放回桌上,这些你留着吧,用来帮助这些孩子。
雨晴惊讶地看着我:但这是你应得的...
也许吧,我说,但我已经拥有了想要的一切——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内心的平静。金钱对我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她的眼睛湿润了:谢谢你...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我坦白一切,我们会怎样...
没有如果,我轻声说,每个选择都导向不同的道路。我们各自走上了自己的路,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临走前,我停下脚步:那幅刺绣,是你寄的吧
她点点头:那是我在服刑期间学会的技艺。
很美,谢谢。
走出学校,林教授问:感觉如何
意外地平静,我回答,就像终于翻过了一本书的最后一页。
回到家,索菲亚和女儿正在阳台上玩耍。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我拿起画笔,开始勾勒这一刻。不知不觉中,画面扩展了——背景是北京的天际线,前景是我的家人,而画面的一角,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代表着过去的记忆和教训。
我将这幅画命名为《终章与新生》。
一个月后,我们启程返回巴黎。在机场,林教授和一群朋友来送行。
一定要常回来,林教授拥抱我,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我会的,老师。
登机前,我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城市的天际线。这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也有最痛苦的经历。但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和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