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村民们并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鬼子想要夺走他们的家园,那就得跟鬼子拼死抵抗。
王承柱站在祖宅门前,看着如此踊跃的村民,心中暗自庆幸小鬼子的到来。这些家伙不但点燃了村民们的斗志,还顺带帮忙解决了装备问题。
兵源和武器都有了,该好好干一场了!
他挥挥手让大家安静,说道:“谢谢各位父老、叔伯、兄弟姐妹对我们八路军的信任和支持。既然大家都愿意参军,我自然欢迎。”
“在这里,我王承柱代表八路军,代表新一团,欢迎所有愿意加入我们的勇士,共同抗日!”
“水生,给这些爱国青年登记一下!”
五十七
二班班长田水生虽读过几年私塾,在整个炮排里,除了王承柱,就属他识字最多。若放到二十一世纪,这点学识与文盲差别不大,但在这个战火连天的抗战时期,田水生已然算是个读书人了。
所以,这类需要文化的活计——登记名册,自然而然交到了他手上。
“是!”
田水生响亮地答应一声,随即开始为前来报名参军的人登记信息。
依山靠山,傍水吃水。
王家村倚着吕梁山余脉,土地贫瘠,村民们大多以此为生。
久而久之,王家村的村民不仅身体强壮,许多人还自己打造土枪之类的东西,有一定的军事底子,稍加训练便能成为战斗力量。
不久,田水生登记结束。
共有五十八人报名参军,但因年岁过大或过小,被王承柱劝退十五人,剩下四十三人。
加上原有的十一人,炮排的总人数达到了五十四人,严格说来已是一个加强排的规模了。
解救丁伟时击毙十二个伪军骑兵,进村后又击毙二十多个日军及伪军,炮排一共缴获三十多支长短枪。
再加上一些村民自带土枪,武器基本不成问题。
百家装备,这就是八路军的标准配置!
在短暂的欢喜之后,王承柱迅速恢复冷静,他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
要壮大队伍,除了武器装备,还需解决粮食问题。
况且,他们缴获的物资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持炮排打一场大规模战役,就连日常射击训练也难以维持。
现在人数少还好办,一旦队伍扩大,这些问题会愈发棘手。
王承柱明白,急切无益,一切都要循序渐进。随后数日,他依照《士兵速成训练手册》指导炮排战士训练,包括老兵亦不例外。
该手册并非专为新兵设计,对老兵同样适用。老兵已有一定军事基础,训练成效自然显著。
而新兵大多出身猎户,具备射击常识,体能也不错,只需强化其军事技能即可。例如冲锋战术、团队协作及战场急救等。
当然,还包括战场经验的积累。
得益于《士兵速成训练手册》,新兵进步神速,仅五天便初具战斗力。虽不及实战老兵,却远胜那些仓促上阵的新丁。
接下来需开展实战演练。手册中提到,士兵唯有经实战磨砺,方能称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五天里,王承柱并未懈怠,已派遣王树根带领老兵搜集情报,筹备扩编事宜。
炮排若要壮大,仅守在王家村远远不够。
第六天清晨,外出五日的王树根终于返回。
他来到后山训练场向王承柱报告:“排长,有喜讯!几日侦查后,我发现了一桩大生意……”
“哦?是什么样的买卖?”
王承柱听到王树根提及一笔大买卖,顿时来了兴致,立刻拉着王树根走到远处,以免旁人听到他们的对话。
王树根说道:“我这几日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