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美拉计划’:科技进步还是反人类罪行——地下论坛和社交网络上,各种阴谋论和猜测甚嚣尘上。

    无数的疑问、恐慌、愤怒,如同病毒般在数据网络中扩散。植入了灵枢芯片的用户开始恐慌,纷纷涌向天人集团的服务中心要求解释和检测,却只得到千篇一律的系统运行正常,请勿听信谣言的回复。反对芯片技术的组织和个人则找到了新的弹药,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监管机构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表示高度关注,并宣布将成立独立调查组。

    天人集团的股价应声暴跌,公关部门焦头烂额。他们一边强硬地否认所有指控,声称是恶意的商业诽谤和黑客攻击,一边启动内部调查,试图找出泄密的源头和入侵的路径。但那个释放证据的数字幽灵,如同真正的墨影,来无踪去无影,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踪的痕迹。

    没有人知道这些证据来自哪里。没有人知道那个敢于挑战天人集团这头庞然大物的吹哨人是谁,是生是死。

    只有在瀚海心核的最深处,那片冰冷的数据星海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墨子的意识回响。她以近乎同归于尽的方式,不仅修改了权限,更在意识消散前,将她所能获取的部分关键证据,如同预设的定时炸弹般,分散、加密,并设定了在她消失后自动触发的匿名释放程序。

    她没能带来彻底的光明,没能推翻那座象征着科技极权的巴别塔。但她成功地将一束光,投射到了那最黑暗的角落。她用自己的方式,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质问,迫使整个社会去面对那个一直被繁华表象所掩盖的问题:当科技拥有了定义甚至优化生命的能力时,我们该如何守住人性的边界当传统的智慧与伦理,在奔腾的科技洪流面前,又该何去何从

    新长安的雨停了,但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的疑云,却变得更加浓厚。无声的能量归还,与喧嚣的真相之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复杂而意味深长的变奏。改变已经发生,讨论已经开始,但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而那个点燃了这一切的墨家传人,她

    的名字无人知晓,她的身影隐入尘埃,只留下这漫天的疑问和那一点悄然回归的、属于生命的微光,在风中摇曳。

    第10章

    余烬微光,道问长安

    时序流转,新长安的霓虹从未因一场未曾被官方完全承认的数据风暴而停歇。悬浮车流依旧如织,在高耸入云、飞檐斗拱与全息广告屏交错的楼宇间无声穿梭。天人集团的标志,虽然一度蒙上阴影,此刻却更换了更柔和的色调,以安全、伦理、可信赖的生命伙伴等新口号,重新占据了城市的视觉焦点。那座象征着权力与科技巅峰的数据塔,依旧矗立在城市心脏,只是外围的安保等级提升到了近乎窒息的程度,无形的能量场扫描比以往更加密集、深入。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喧嚣过后,生活仍在继续。

    但在那层光鲜亮丽的科技硬壳之下,某些东西,确确实实地改变了。

    赛博里坊,张大爷的杂货铺前,那台被墨子修复过的老旧机械臂,如今旁边多了一个小小的、用天然竹片和丝线扎成的风铃。风吹过狭窄的巷道,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远处磁悬浮列车的低沉嗡鸣形成一种奇特的和谐。张大爷坐在摇椅上,眯着眼,手里不再是摆弄数据板,而是捧着一本纸质发黄的《黄帝内经》残篇,看得入神。

    不远处,小梅正在自家门口的小块空地上,笨拙地模仿着社区里一位老中医教的八段锦。她的动作还有些僵硬,气息也不够匀称,但脸上却有了一种久违的、属于自己的红润与专注。她胸口的灵枢芯片接口处,贴上了一枚画着简单符文的、据说是能静心安神的草药贴。她不再像过去那样时时刻刻渴求着充能,虽然身体的恢复缓慢而艰难,但那种被掏空的恐惧感,确实在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数字气的挽歌简介 >数字气的挽歌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