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风趣少年,初露锋芒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一个小男孩在热闹的街区中穿梭,他就是倪海厦。倪海厦自幼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活泼与聪慧,圆溜溜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好奇与灵动的光芒,嘴角常常挂着一抹调皮的笑容,仿佛随时准备讲出一个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
倪海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医经典。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耍,他却常常坐在家中的小书房里,捧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看得津津有味。他一边读,一边还不时自言自语,仿佛在和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调皮,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膝盖擦破了皮,疼得哇哇大哭。倪海厦听到哭声,急忙跑过去。他装出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小弟弟,莫哭莫哭,且让我来瞧瞧。说着,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伤口,然后从家里找来一些草药,放在嘴里嚼碎,敷在小孩的伤口上。小孩被倪海厦的举动逗得破涕为笑,问道:海厦哥哥,你这是在干嘛呀倪海厦眨了眨眼睛,笑着说:这可是我从老祖宗那儿学来的秘方,敷上它,保证你的伤口很快就好啦,以后可别再这么调皮咯。周围的大人看到这一幕,都笑着摇头,觉得这孩子有趣又机灵。
随着年龄的增长,倪海厦对中医的热爱愈发浓烈,他心中暗暗立下志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师,用自己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
2
求学之路,趣事连连
倪海厦到了求学的年纪,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顺利考入了台湾的一所中医学院。在校园里,他那风趣幽默的性格让他迅速成为了同学们的焦点。
课堂上,教授正在讲解中药的配伍,倪海厦突然举手,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您说这中药配伍就像一场精彩的舞蹈,各种药材在身体里翩翩起舞,那如果跳错了舞步,会不会像人摔跤一样出问题呀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教授也被他逗得忍俊不禁,笑着说:倪海厦同学,你的比喻很有趣,但也确实如此,中药配伍讲究精准,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疗效。倪海厦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说道:老师,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让药材们在病人身体里跳出最美的舞蹈。
课余时间,倪海厦还经常和同学们组织一些中医知识竞赛活动。有一次竞赛,题目是关于经典方剂的应用。倪海厦所在的小组抽到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他眉头微皱,眼睛咕噜噜一转,突然有了主意。他站起来,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大侠,身体强壮,但突然生病了,找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后来遇到一位神医,开了一副药,这药就像大侠的神秘武器,一下子就把病给治好了。这副药呀,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经典方剂。他的故事不仅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还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方剂的应用原理,最终他们小组赢得了比赛。同学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倪海厦不仅知识渊博,还能用这么有趣的方式讲解中医知识。
在求学过程中,倪海厦也遇到过不少困难。有时候,一些复杂的中医理论让他头疼不已,他心里暗暗着急:这可怎么办要是弄不明白,以后怎么当一个好医生呢但他从不气馁,他会利用课余时间,跑到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还会向教授和同学们虚心请教。他常常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3
初涉医界,小试牛刀
倪海厦从中医学院毕业后,怀着满腔的热情,在台湾开了一家小小的诊所。诊所虽然不大,但布置得温馨而整洁,墙壁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中医名言,充满了浓厚的中医氛围。
开业不久,诊所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他面色苍白,神情疲惫,诉说自己总是感觉乏力,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