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种无声的、带着无限包容和坚定的吻,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抚平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我闭上眼,贪恋地汲取着这份温暖。
回到宿舍,我打开电脑,重新审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策略。之前太执着于传统金融机构,忽略了一些与金融相关的新兴领域。
深夜,我收到沈行舟发来的几个招聘链接,都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你的设计背景加上金融知识,完全符合这类岗位的要求。他在消息里写道。
我点开链接,仔细职位描述,发现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切入点。用户体验、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设计…这些都是我擅长或学过的领域。
一种久违的希望在心中萌生。或许,通往陆家嘴的路,不止一条。
第6章
沈行舟离开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新一轮求职冲刺。
林溪,这家公司下周二有线上宣讲会,我认识里面的学长,他说可以帮你内推。沈行舟发来消息,附带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的招聘链接。
靠谱吗我看他们要求金融或计算机相关专业。
这只是HR的标准说法,别被吓住。你的跨界背景反而是优势,我学长说他们部门正缺设计思维强的产品经理。
我点开公司官网,是一家专注于投资者教育和数据可视化的金融科技公司,总部就在陆家嘴。这与我的背景意外契合。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进入了疯狂备战模式。白天上课实习,晚上回来就开始准备面试。沈行舟把他收集的面经、案例分析全部发给我,我则帮他梳理YY银行的签约流程和注意事项。
宣讲会那天,我提前半小时登录了线上会议室。这家公司的产品总监亲自主讲,介绍了他们如何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让复杂的金融信息变得直观易懂。
Q&A环节,我鼓起勇气举手发言:我注意到贵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专业投资者,但根据我的调研,有大量普通用户也有理财需求,却被专业术语和复杂图表吓退。我想请问,公司有没有考虑过开发面向金融小白的入门级产品线
总监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确实在规划相关产品,但遇到了用户体验和专业性平衡的难题。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想法,欢迎投递简历并在面试中展开讨论。
会后,我收到了HR的面试邀请。
同一周,我还接到了另外两家公司的面试通知,都是沈行舟帮我内推的。
不要分散精力,他提醒我,重点准备那家金融科技公司,他们最契合你的背景,也最有可能给offer。
面试前夜,我紧张得睡不着觉,凌晨一点给沈行舟发消息:还醒着吗
醒着,准备材料呢。怎么了
我怕明天搞砸...
林溪,记住,你不只是去求职,也是去展示你的价值。那家公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否则他们解决不了用户体验问题。
可我没有相关工作经验...
经验可以积累,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他们真正看重的。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相信自己。
第二天面试,我穿上正装,提前半小时到达公司。
面试官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性,锐利的眼神让我更加紧张。翻看我的简历时,她眉头微皱:设计专业为什么想做金融科技产品经理
我深呼吸,回忆沈行舟的建议,从容不迫地讲述了我的跨界学习经历和对金融科技的理解。
理论说得不错,她放下简历,但产品经理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给你一个案例:我们有一款面向专业投资者的市场分析工具,现在想向普通用户推广,但用户反馈看不懂、太复杂。作为产品经理,你会怎么改进
这正是我准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