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里。

    第十章:青灯祭的真相(28岁)

    冬至前夜,母亲在厨房熬红豆粥,陈砚之陪着父亲在院子里晒陈皮。老人忽然指着他道袍上的补丁:这是你爷爷当年补的,他说穿破三个道袍,才能看懂人间。话音未落,院外传来引擎声,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递来份请柬:清虚观复建奠基仪式,诚邀明心道长莅临。

    复建的道观就在当年的遗址上,住持是个中年道士,见到他时突然跪下:师兄,师傅临终前说,真正的‘明心’是您。陈砚之这才知道,老道士当年收养他,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师兄的影子——那个在文革中为保护道观典籍被打断腿的道士,正是他的爷爷。

    奠基仪式上,他亲手埋下的青砖里,藏着父亲整理的爷爷日记,还有他这些年收集的客户平安符。当第一柱香燃起,当年救起的老妪带着孙女来了,女孩手里捧着的,正是爷爷当年被烧毁的《道德经》手抄本,用现代技术修复如新。

    砚之,父亲望着道观的飞檐,当年我打你,是怕红卫兵发现你爷爷的道袍,怕你和他一样……陈砚之握住父亲颤抖的手,发现他掌心的老茧和自己扫落叶时磨出的一模一样。原来所有的苦难,都是命运的青灯,照亮的不是脚下的路,而是心里的根。

    深夜,他独自坐在新修的观顶,看城市的灯火与星空交辉。口袋里的两枚平安钱碰在一起,旧的那枚刻着国泰民安,新的刻着逆旅生光。远处传来地铁的轰鸣,梧桐树的沙沙声,还有隐约的晨钟——这世间的道,从来不在深山古观,而在每个认真活着的人心里。

    他展开爷爷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真正的修行,是把经卷里的字,写成人间的路。陈砚之笑了,提起狼毫,在新观的门楣上写下生光二字,墨汁未干,便有晨雾漫上来,像极了多年前那个在水泥管里算算术的清晨,却比那时明亮千万倍。

    第十一章:生光集团的入世棋(29岁)

    惊蛰次日,陈砚之站在生光置业的落地窗前,看工人将清虚观指定风水顾问的铜牌挂在写字楼外墙。三年前埋下的梧桐树种子,如今已长成碗口粗的小树,枝叶在春风里摇晃,像极了梧桐巷那棵老槐树的影子。

    首个项目是城南老城区改造,政府文件上的商业开发为主被他改成文化复兴先行。规划图上,百年当铺遗址将变成非遗工坊,积水的洼地改造成放生池,就连拆迁补偿协议,都用蝇头小楷抄了段《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鼎盛房产的王总带着红酒来访时,陈砚之正在给拆迁户讲解门不对窗,财不外流的布局。老陈,你这是要做房地产界的唐僧啊王总的目光扫过满墙的风水罗盘,政府批的容积率是2.8,你非要降到1.5,利润少了三分之二!

    他摸着新刻的生光算盘,每个珠子都嵌着平安钱的碎渣:王总,您看这放生池,雨季能蓄水防涝,旱季能调节温差,周边商铺的租金反而能涨30%。屏幕上弹出环境评估报告,改造后的片区负氧离子含量提升40%,而且——他指向正在签约的老匠人,这些手艺人的口碑,比任何广告都值钱。

    三个月后,当第一家活字印刷体验馆开业时,王总突然递来份联名开发协议,项目地址正是当年的梧桐巷。陈砚之看着对方眼底的血丝,想起在医院看见的渐冻症老人:可以,但有个条件——保留所有原住民的优先居住权,租金按2000年的标准收。王总愣住,他知道这意味着每年少赚八百万,但看着陈砚之袖口露出的道袍,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有些人算的是钱,有些人算的是人心。

    第十二章:董事会的退身术(32岁)

    生光集团上市那天,陈砚之穿着改良版道袍站在纽交所,领口的盘扣刻着明心二字。大屏幕上滚动着全球首个ESG(环境、社会、治理)房地产企业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逆旅生光简介 >逆旅生光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