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线。
将军,北漠先锋已至关下!副将李肃急报,声音在风雪中颤抖。
我眯眼,眺望雪幕,远处黑压压的铁骑如潮涌来,战鼓震天。我沉声道:传令,全军备战!雁门不破,大晟不亡!
将士齐声应诺,士气如虹。我心却沉重如铁——圣旨急召我征讨北漠,却命沈清晗为监军。她,太傅之女,文弱书生,怎堪边关风雪更何况,她那清丽身影,自三年前初见,已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营帐内,沈清晗白衣如雪,端坐案前,翻阅军报。烛光映她面容,眉间淡愁似掩不住先天心疾的羸弱。我入帐,拱手道:沈小姐,北漠来势汹汹,关外血战在即,你何不回京避险
她抬头,目光清澈如泉:余将军,圣命在身,清晗不敢擅离。况且,雁门安危,系于将军一身,我愿助一臂之力。
我心头微动,欲言又止。她起身,递来一卷地图,声音柔却坚:北漠六部虽众,但内部分裂。将军若以奇兵断其粮道,可乱其阵脚。
我接过地图,细看之下,果然精妙,不由叹服:沈小姐才智过人,余烬佩服。
她浅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将军谬赞。清晗不过纸上谈兵,真正护关,还需将军之勇。
帐外风雪呼啸,我与她对视,心弦微动。却不知,这短暂温情,很快将被阴谋吞噬。
(昔线)
两年前,雁门关大捷后,余烬率军凯旋,驻守北境。沈清晗以监军身份初至边关,名义督军,实为探查北漠动向。
那日,军营外雪花飘零,沈清晗独坐崖边,抚一管碧玉箫,吹奏《浔阳笙》,曲调哀婉,似诉离愁。余烬巡营归来,闻声驻足,心弦微动。
曲毕,他走近,拱手道:沈小姐此曲,清绝动人,可有何心事
沈清晗收箫,浅笑:余将军多心。小女子自幼体弱,喜弄清冷曲调,消遣罢了。
余烬在她身旁坐下,目光投向雪原:边关苦寒,沈小姐不惯风雪,何不早归瀛都
她低头,指尖轻抚箫身,忽道:将军忠心大晟,可知朝堂风云,远比边关凶险
余烬一愣,皱眉:沈小姐何意
她笑而不答,转而道:将军可闻听雨州江南烟雨,藏一楼,名唤听雨,专搜朝堂秘辛。
余烬沉吟:略有耳闻。传闻此楼神出鬼没,连摄政王亦忌惮。沈小姐为何提及
她眼底闪过一丝悲色,低声道:但愿将军,永守此心。
那夜,她赠余烬半枚笄钿,碧玉雕花,叮嘱珍藏。余烬视之为定情之物,心头微暖,浑然不觉她隐秘身份。
(今线续)
夜深,军营篝火熊熊,我与沈清晗商议破敌之策。她的谋略如针,字字刺中北漠软肋,我心生敬佩,却也暗藏忧虑——她心疾缠身,边关苦寒,怎堪长留
沈小姐,我忍不住道,你若不适,尽可回京。我自会守好雁门。
她摇头,目光坚定:余将军,北漠不退,大晟难安。我虽弱质,却愿与将军共守此关。
我默然,心头涌起一丝暖意。正欲再言,帐外突传急报:将军,北漠夜袭,斥候全灭!
我猛地起身,抽出长剑:沈小姐,留守营中!
她却跟上,沉声道:将军,我随你去。
我一怔,见她眼中无畏,终点头:好,随我杀敌!
风雪中,我率军迎战,沈清晗紧随,手中长剑虽不擅杀伐,却护我左右。北漠铁骑如狼,刀光血影,我挥剑斩敌,血染战甲。沈清晗忽咳出一口血,脸色苍白,我心头一紧:清晗,回营!
她咬牙,摇头:将军,战事未定,我不退。
一剑刺来,我替她挡下,臂上鲜血涌出。她惊呼,撕下衣袖为我裹伤,泪光闪烁:余烬,莫再为我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