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9章 大明岂能安享太平?
    “月饼这种东西,得专人来制才好,不然味道定然不佳。

    宫中每年都有人专司此事,待晚上我会让人为你送来一些便是。

    你何必费这个神。

    既麻烦又难吃,不过是浪费粮食罢了……”

    “你怎么就知道我做的月饼一定不好吃,是浪费食物?”

    韩成不愿多谈朱标之事,便扯到月饼上,试图转移话题。

    “技艺各有专长,外行看内行如同隔山。这点浅显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更别提许多事都精通了。

    能在一件事上达到精通已是不易,在几件事上精通更是难得。

    你擅长编故事,木工勉强过得去,还能治肺痨,这就很不错了,又怎会懂得做饭做月饼?

    就算会,也不过是勉勉强强做出月饼,离美味还差得很远……”

    朱元璋边说边开始自我吹嘘:“这也是我设立户籍制度,将人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且在民籍中细分儒、医、阴阳等户籍的深意所在!”

    有了这一套户籍体系,就能让每个人专注于一门手艺或职业,如此一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自然能大幅进步。这不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还能提高办事效率。俗话说得好,家传手艺总胜他人三分。这些人从小耳濡目染,跟着长辈学习,技艺自然娴熟。长辈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从而让他们掌握精湛的技艺。将来谋生立业、养家糊口根本不成问题。就好比我们的军户制,能让大明始终有足够的兵力,不必担心兵员短缺。军户有自己的田地耕种,既解决了粮食供应,又替朝廷节省了军费开支。军户的父辈也会将自己的战场经验悉数传授给孩子,毫无隐瞒。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军户制下,这些军户上阵杀敌时,往往比普通士兵更英勇。

    朱元璋越说越起劲,对自己的户籍制度颇为自得。韩成见状,嘴角微微抽动。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应。

    老朱的想法虽好,却苦了许多后人。韩成实在听不下去,便出言打断道:“陛下难道没考虑过,有些人不想继承父辈的职业?他们可能想尝试其他行业呢?您这样规定,等于把匠户的后代永远束缚在匠户身份,民户的后代也只能世代为民,无法改变,这岂不是断绝了很多人的选择?”

    朱元璋正说得兴起,被韩成打断,心中颇感不悦。若换了别人,恐怕早就动怒了。但碍于韩成的身份,他只是皱眉说道:“不想继承父业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渴望安稳的生活和温饱。我的户籍制度正是为了保障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我明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即可。”

    韩成点点头:“您的想法的确很好。毕竟人多意见杂,很难做到人人称心。”

    任何决策,要想让所有人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兼顾多数人的需求。

    大明的百姓多数倾向于平静的生活……

    “但是,如果他们渴望的那种平静生活根本无法实现,还受到户籍制度的束缚,无法从事其他工作呢?”

    朱元璋听后,怔了一下,摇头说道:

    “绝无可能!我的这项政策非常稳固。

    绝不会出现许多人想要改变户籍去谋生的情况。”

    “真的吗?”

    韩成反问道。

    “那我就跟陛下讲讲你这套户籍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说军户吧……”

    ------------

    朱元璋坐在那里,看着对面同样坐着的韩成,等待他继续开口。

    他心中积压着一股不服气。

    就是不信,自己和诸多大臣在前朝基础上精心制定的制度,会如此不堪。

    真会让后代陷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简介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目录 > 第49章 大明岂能安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