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章 殿下只需一往无前
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老朱手里把玩着一颗棋子,目光停留在棋盘上,沉默不语。

    不知是在思考棋局,还是在思索别的事情。

    “陛下!”

    刘三吾再次劝谏:“立储之事,万万拖延不得啊!”

    “陛下让诸王都在京城,不准他们返回封地。”

    “又封了献王和吴王。”

    “这样的安排,必然会导致诸王争夺皇位。”

    “朝局动荡,人心浮动,天下不安。”

    “陛下三思啊!”

    老朱放下手中的棋子说道:“朕确实想再多观察一下,看看究竟谁能掌控大明江山。”

    他拿起身旁的茶盏,轻啜一口,继而说道:“诸子各有优劣,储君之位究竟立谁,朕尚在犹豫,尚未拿定主意。”

    刘三吾拱手稽首,言道:“圣上天赋异禀,深思熟虑,必有妥善之策。”

    见他依旧执着于此,老朱面上浮现出一丝无可奈何的神色。

    这刘三吾,当真不知进退!

    然而,满朝文武之中,唯独他敢如此直言。

    老朱含笑发问:“前些日子在朝堂上,熥儿提议立燕王为储,承袭大统,安定天下。”

    “朕亦觉燕王英武,堪当此任,卿以为如何?”

    换作他人,闻此言定会随声附和,或保持缄默,甚至敷衍几句“一切听凭圣裁”之类的话语。

    可刘三吾偏不。

    老朱话音刚落,他就出言反驳:“皇孙年纪已长,足以担当重任。”

    “自古以来,立储必立嫡长子。”

    “依循礼法,子嗣若亡,则由孙辈承袭。”

    “再说,若陛下立燕王为储,秦王与晋王岂能心服口服?”

    “他们又有何理由不得封储?”

    “陛下为何要舍弃两位长子,反倒选立一个第四子呢?”

    “世间哪有这般道理?”

    “若按品德与才能选储,必然议论纷纷。”

    “每个人心中衡量的标准不同,德行与才干自然千差万别。”

    “众议难齐,只会引发更多纷争,还可能给后人留下坏榜样。”

    “如此一来,大位之争便会从此滋生。”

    “唯有遵循嫡长制,方能稳固大明根基。”

    朱元璋听完,眉宇间更显沉重,隐约透出几分冷意,冷冷追问:“照你看来,吴王与献王,朕又该如何抉择?”

    刘三吾正欲作答。

    突然间,外面传来太监急促的脚步声,一路疾驰而至。

    “陛下,紧急军情!”

    “陛下,大事不好了,出事了!”

    --------

    将杨士奇自开国公府地牢释放,送往吴王府安置妥当之后,朱允熥随即赶往锦衣卫的办公地点。

    “卑职叩见吴王殿下。”

    听闻吴王驾临,蒋瓛忙率锦衣卫众官迎上前去。

    当日,朱允熥因受了朱允熥几记耳光,并在御前告了一状,被罚扣三个月俸禄,然而此刻他脸上毫无不满之意。

    其他官员对此深感困惑。

    不明白为何吴王会突然出现在锦衣卫的衙署。

    朱允熥开门见山地说:“本王有急事要处理,需立刻调动一千名锦衣卫官兵随行,不知可行否?”

    此话一出,众人皆大惊失色。

    锦衣卫直属皇帝,虽然吴王身为皇孙,地位尊崇,但在朝中并无具体职务。

    他为何需要调遣锦衣卫呢?

    而且数目如此庞大。

    一位镇抚使站出来询问:“请问吴王殿下,是否已有陛下的旨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简介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目录 > 第24章 殿下只需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