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战时工业潜能迸发
米。
这种大型潜艇才能满足作为大国的东大的需求。
吴立峰看完技术参数后,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直接建造4000吨级潜艇风险太大,建造周期也更长。阿干,我的意见是,先建造一批3000吨级的,在209型的基础上放大一半,先应对当前的局面。”
李干思索着说,“武汉那边能同时开工建造3条,红星造船厂这边,一切顺利的话,应该能同时开工建造4条。还是以12个月为周期。”
他立即把红星造船厂的资料找出来看。
这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
吴立峰连忙问,“能达到吗?”
李干微微点头说,“你说得没错,直接上马4000吨风险较大,那就先造一批3000吨级的。我再从南港造船厂调一批人过来,红星造船厂12个月造4条没有问题。”
吴立峰顿时松了口气。
他立即盘算起来,现在已经有6条052b了,12个月后下水12条,加上7条3000吨级常规潜艇,以及上百艘022型隐身导弹艇。
这支海上力量加入,融合到海空军作战体系里,有能力应对局部战争了。
太平洋舰队有一百多艘主力舰艇,但是他们没有空中力量支持,作战能力是大打折扣的。
最关键的是,东大海军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持,歼-10d的能力摆在那里,哪怕是美国海军,都得掂量一下。
李干留在了红星造船厂,等欧美技术团到位,他立即组织人员展开工作。
新式潜艇的研制是重中之重,这种隐藏在水下的兵器,其能发挥出来的作用,不是水面舰艇能比的。
另一方面,因为战时制度、地理位置的关系,红星造船厂和辽东海军造船厂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援。
这两个造船厂,居然因此发展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