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老朱:咱不信!
“呵,你还给咱读上史书了?”
老朱听得朱橚的话,不由发笑。
“你读的是哪家史书?咱也读过史书,咱怎么就没看出哪里有启发?”
“父皇,这人和人么,不一样的。有人悟性好,有人悟性差,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嘛。”
老朱脸色一黑。
头顶开始冒起了一个个数字
朱橚也有些无奈,他本意并不想现在刺激老朱,还想着让老朱多养养健康分呢,奈何已经养成了下意识的习惯,随意出口就把这老朱头给刺激到了。
眼看老朱又要发飙,朱橚赶紧打断道:“父皇既也读过史书,那父皇觉着,商贾有钱吗?”
“那自然是有钱。只是商贾多无良,不管百姓死活,囤货居奇,更有甚者为了赚取银子哄抬粮价以致百姓苦不堪言。”
“不事生产,投机钻营,着实可恶。”
“官商勾结,贿赂官员,害群之马!”
显然老朱心里对商贾没有任何的好印象,又岂是前些年他自觉低声下气地求钱却只得来三千两银子的羞辱,这让他引以为耻,对商贾更是没有半点好感。
“父皇,你总教大哥御人之道,儿臣在旁也听了不少,无论商贾如何,既然自古以来商贾便长存于世,那就说明商贾有着自己的作用。”
“上位者,不应该想着如何利用他们吗?商贾里有好人有坏人,但只要能为我所用,那就可以。”
“商贾就像是刀刃,父皇才是用刀之人,这刀如何,还不得看用刀之人的刀法?”
“儿臣看史书,书中提及大商贾,有如汉末卖官售爵挥金如土的,有勾结官僚贪污受贿一掷千金的。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商贾是有钱的!”朱橚自问自答,顿了顿继续道:“既然他们手里有钱,那能不能从他们手里弄出这个钱,才是关键。”
“商人逐利,既然他们愿意花钱贪污受贿,勾结官员,那为何这个被勾结的官员不能是我们自己人?那这钱不就入了我们的口袋了吗?”
“儿臣觉着吧,和商人打交道,就像是做买卖,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那我们就要给他们一些甜头,以此交换他们的银钱。合则两利,才是一门真正的好生意!”
“所以儿臣此番取银分为明暗两面。”
“明面上让二哥和三哥放出消息,大哥要召开大明商贾座谈会,大哥为太子,宴请商人,这些被宴请的商人定然是颜面有光,他们定然是会想尽办法入宫赴宴。”
“几百两银子对于他们而言,算不得什么,买个面子是划算的。但这个钱不能由大哥、二哥和三哥来收,一来,有污大哥的名声,二来商人多疑,讨厌风险,对我们更无信任。只以为其中有诈,他们会觉得这东宫设宴,宴无好宴,如此就会吓住一大批人。”
“人皆从众,一旦有许多人退缩,那大家就都会迟疑,一旦迟疑,这买卖自然就做不成了。”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商人没钱出不起这三百两银子,而是他们担心走这一遭被算计,而他们比之父皇你、比之大哥,如同粘板上的鱼肉无异,敢问父皇,你若是商贾,你会把自己的脖子就这么伸出来任人宰割吗?”
“显然,不会!”
“所以我就又设了这暗面!”
“汉末卖官售爵,谁卖的?是宦官!同理,大哥不能出面开口做这事,但可派遣其他人负责。有旁人收受贿赂,收钱给了这入宫赴宴的名额。”
“如此,一来我们赚了银子,二来商贾也觉得是通过走暗道买的资格,心中或更窃喜,而不会产生防备之心。”
“等千金买了马骨,商人们得了好处后发现并无风险,届时哪怕事后知晓此事是大哥授意,也无妨了。双方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