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喜结连理
的银鞍,阳光透过帐顶的天窗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当信使高声念完圣旨,这位草原首领的手剧烈颤抖,银鞍”当啷”坠地。他一把抱住儿子,浑浊的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安出的肩头:“这是天佑我部!从此也先再不敢轻易觊觎我兀良哈!”父子二人当即宰杀九匹白骒马,在斡难河畔举行盛大祭天仪式,感谢长生天的庇佑。
大婚当日,紫禁城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午门之下,怀柔公主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绣满金线牡丹的霞帔,步摇上的东珠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尽显华贵典雅,她将要缓缓走出象征着大明至高无上皇权的紫禁城。
安出则身披雪白的狼皮大氅,腰间悬挂着大明皇帝御赐螭纹玉佩,脚蹬精美蒙古长靴,每一步踏过红毯,都与公主的绣鞋并驾齐驱。
合卺礼上,金碗盛着中原的陈年美酒,木杯装着草原的醇香马奶,新人交杯而饮,两种文明在这一刻完美交融,见证着汉蒙之间的情谊联结。
婚后,朱高炽特赐东华门旁一座宅邸,匾额上”归义府”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寓意着安出对大明的归附与忠义。
同时,一纸诏书快马传至草原,正式册封脱鲁忽察尔为”兀良哈王”,敕令其统领漠南与东北诸部。从此,大明的东北边陲竖起一道坚实屏障,也先西进吞并兀良哈的野心,在这突如其来的联姻前,不得不暂时按下。当瓦剌的斥候将消息传回营地,也先握着黄金马鞭的手青筋暴起,马鞭狠狠抽在牛皮案上,震得案上的羊皮舆图簌簌作响,他望着东方,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的寒光,却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因联姻而变得更为棘手的局势。
安出王子与怀柔公主的联姻,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整个兀良哈部的贵族圈激起千层浪,迅速掀起了一股势不可当的“汉化”风潮。草原深处的蒙古包里,往日回响着豪迈歌声与激烈议事声的空间,如今时常传出诵读汉字的朗朗书声。贵族子弟们不再满足于精湛的骑射技艺,纷纷捧起《千字文》《孝经》等典籍,在羊皮纸上一笔一划临摹汉字,墨水常常染黑了他们粗糙的指尖。
服饰的变化更是直观而显著。贵族们脱下厚重的兽皮袍,换上了轻盈飘逸的宽袍大袖汉服,腰间系上精美的玉佩,随着步伐叮咚作响,碰撞出别样的韵律。在盛大的宴会上,曾经惯用的粗陶木碗逐渐被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盏取代,这些来自中原的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精美的纹饰,让草原贵族们爱不释手。更有甚者,不惜耗费重金,将汉家的屏风、字画搬进穹庐,山水墨韵与草原风光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奇妙而和谐的独特景致。
从北京国子监留学归来的贵族青年们,更是成为了这场“汉化”运动的先锋。他们怀揣着对中原城池的深刻印象与向往,在山海关外广袤无垠的白山黑水之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筑城热潮。他们借鉴汉地城池的规制,选址往往在水草丰美的河畔,筑起高墙深壕,规划出整齐的街巷与市集。但同时,他们又巧妙地保留了草原特色,在城墙上设置独特的瞭望塔,方便牧民随时观察草原上的动静。
这些新兴的城池,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在东北大地。
每到春夏时节,万物复苏,水草丰美,牧民们便赶着成群的牛羊,离开城池,踏上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而当寒冬降临,大地被冰雪覆盖,他们又纷纷涌入城中,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一边品尝着中原传来的香茗,一边诵读汉家典籍,昔日纯粹的游牧生活,逐渐与汉人的聚居文明相互交融、取长补短。
洪熙十一年末,凛冽的寒风裹胁着也先带来的强大压力,呼啸着掠过草原。面对瓦剌日益膨胀的野心与军事威胁,脱鲁忽察尔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东北格局的重大决定。他亲自率领部族精锐,南下至山海关外,在大明戍边将士庄严肃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