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51章 朱由检的野心,发展海上贸易。


    郭英家族世袭侯爵,与明朝相始终,是明初“淮西勋贵”集团的重要成员。

    到了大明中后期,崇祯皇帝时期勋贵多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层外,武定侯家族已无军政影响力。

    朱由检沉吟一会,原主的记忆回想。武定侯郭培民,在勋贵之中。还算是老实,虽然没有实际权力。

    “武定候。等会退朝之后,来乾清宫。”朱由检想了想,还是觉得放出一点权力。

    看看这位武定侯郭培民,有没有能力做得地方官。

    武定侯郭培民,喜笑颜开:“是,陛下。”

    他赌对了。

    朱由检表情严肃,看着下面的文武大臣,郑重的表情:“朕,为什么要全面解除海禁?就是为了像永乐时期的附属国,收取关税。”

    “朝鲜.琉球.小日子.占城国.暹罗(泰国)满刺加(马六甲).吕宋。”

    “朕可以告诉你们,在马六甲海峡。还有我明军要塞,就是郑和的舰队建造。”朱由检信誓旦旦,语出惊人。

    “当年,我大明的舰队。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往来商船都要缴纳关税。才能通过马六甲海峡。”

    “郑和的舰队,还达到遥远的忽鲁谟斯(霍尔木兹海峡)、阿丹(也门亚丁).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

    后世汉城,出土了1403年《大明敕封诏书》原件,诏书金箔纯度高达99.7%。

    后世智利南极科考站,在2018年挖掘出铜牌。阳刻“大明宣德六年南极镇守史张”。

    换句话来说,郑和的舰队曾经到过南极,这是一个铁证。

    朱由检面色深沉,双眼犹如鹰隼:“诸位爱卿,你们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关税,不是进入朕的内帑。”

    “而是全部送到国库。”

    换句话来说,明成祖朱棣时期。为什么很多大臣会反对郑和下西洋?

    说白了就是,郑和舰队下西洋,每次赚回来的白银。都会进入朱棣的内帑,而不是国库。

    朱由检放出一部分的利益,施恩道:“诸位爱卿,只要市舶司能够顺利的收上关税。”

    “明年这个时候,大明朝所有的官员,俸禄上涨两倍。”

    此话一出,户部尚书毕自严顿时着急了,连忙站出来阻止:“陛下,如果官员集体涨薪,我大明的财政,将会入不敷出啊。”

    朱由检表情严肃,看着毕自严:“毕爱卿。在宋朝时期,经济特别发达。依赖海上贸易,市舶司收取商税”

    “朕看过一本古籍,在宋仁宗时期。北宋的财政总收入铜钱赋税,大约是6000万贯,1贯≈1两白银。”

    “还有每年的绢帛.丝绸,大约在三百万匹。”

    “到了南宋时期,每年的财政总收入,就降到了4000万贯。”

    “朕想要告诉你们,发展海上贸易。就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闭关锁国,那就是死路一条。”

    “我大明今年的税收,大约是2100万两——2200万两。”

    “高薪养廉嘛。”朱由检语出惊人道。

    “朕之所以给所有的官员,俸禄上涨两倍。就是为了保证,一些官员家庭开支,生活用度。”

    “有些官员。他可能一开始,想要做一个清官。不想贪污,不想和贪官同流合污。”朱由检耐人寻味的表情。

    “但是,朝廷的俸禄远远不够。这名官员每个月生活开支。”

    “毕爱卿。你也是人,你也需要婚丧嫁娶.红白喜事。”

    “这是人之常情啊,你的俸禄够花吗?不够吧。”朱由检坐在龙椅上,注视着毕自严,这位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毕自严,顿时沉默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简介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目录 > 第151章 朱由检的野心,发展海上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