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1章 朱由检发布诏书,全国推广玉米。


    朱由检这些日子,可没有沉迷女色。

    每天晚上都去随身港口,开三个集装箱。

    得到210000斤加碘盐,120000斤白砂糖,36000块香皂,50000块肥皂。

    老北京布鞋100000双,红色蜡烛60000根,白色蜡烛30000根。

    西瓜12000个,哈密瓜20000个,甜玉米120000斤,杂交玉米种子80000斤。

    值得一提的是,玉米这种农作物在嘉靖三十四年,就已经传入大明。

    公元1550年,葡萄牙商人经东南亚(缅甸、越南)传入大明的西南(云南、广西)。

    由缅甸→云南→四川→陕西,在大明早期被称为“西番麦”

    因耐旱、适应山地种植,在贫瘠地区(如贵州、陕西南部)迅速推广。

    .....

    乾清宫内,朱由检手里拿着两根甜玉米,特意召集内阁的大臣。

    孙承宗.韩爌.王世忠.张国瑞,齐齐双膝跪地,伏地叩首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吧,都坐下。”朱由检连忙抬起右手,伸手示意,给了王承恩和方正化一个眼色。

    两个大太监,分别搬来四张凳子。

    “诸位爱卿,朕手里的东西,是一种农作物,朕取名叫做玉米。”

    “玉米耐旱,适合在山地.丘陵种植。最重要的是,玉米早在嘉靖皇帝的时候,就传入大明。”朱由检缓缓开口,坐在鎏金龙椅上,举起手里的两根玉米,分别递给孙承宗和韩爌。

    孙承宗十分的惊讶,双手捧着甜玉米,仔仔细细的观察:“陛下。这种农作物,大明的南方省份有种植?”

    “对,没错。”

    “玉米的产量,1—2石亩(明代1石≈100斤,即亩产100—200斤)”朱由检缓缓开口,表情严肃道。

    “在四川和陕西南部,被称为西番麦”

    “在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也有农户种植玉米。”

    韩爌犹豫一会,观察朱由检的脸色:“陛下的意思,是想要在全国大力推广?”

    朱由检点了点头,表情严肃而郑重:“当然。玉米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而且非常耐旱,只要经常除草。不用费太大的力气”

    “你们别忘了,四川.贵州.江西都是贫瘠的山地和丘陵。”

    “陕西,就不用说了。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朱由检说道这里,不由得视线环顾一周,看着四位内阁大臣。

    “在大明全国,推广种植玉米。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韩爌迟疑一会,缓缓开口劝诫道:“陛下,江南一带臣认为不用推广。”

    “江南是鱼米之乡,水稻可以亩产3石——5石。”

    朱由检脸色沉了下来,注视着韩爌:“......”

    韩爌是东林党人,还是东林党领袖,代表着是江南士绅阶级的利益。

    江南士绅望族,绝大部分都在兼并土地。

    朱由检从大局出发,可以暂时不动韩爌。他还需要韩爌的威望。

    “韩爱卿,就依你所言。江南地区,可以不用推广种植玉米。”

    “但是,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还有山西,都要进行推广。”

    “全力种植玉米。”朱由检深思熟虑,唯独漏掉了陕西。

    “朕下一道诏书,内阁全力推广,交给户部尚书毕自严。”

    王世忠好心提醒:“陛下,陕西呢?”

    朱由检注视着对方,抬起右手:“王爱卿。陕西的情况很复杂,很容易爆发农民起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简介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目录 > 第91章 朱由检发布诏书,全国推广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