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33章 巡盐御史制度,大明的盐税。
“等一下,把魏忠贤叫过来,朕要见他。”

    王承恩停顿了一下脚步,转过身鞠躬:“是,皇爷。老奴派人,去叫魏公公。”

    .....

    北镇抚司诏狱,所有人都集结。

    王承恩额头上包扎绷带,脸色冷酷:“西厂提督,李若琏八百里急递,传来密折。”

    “在浙江嘉兴,官场上瞒着万岁爷,推行改稻为桑。”

    “让农民改种桑田。”

    “丝绸商打着司礼监和江南织造局的灯笼,低价买田。”

    王承恩双眼闪烁着,阴森的寒芒,声音低沉而沙哑:“要不是西厂,亲眼目睹。”

    “这盆脏水,就从头到尾泼在咱家身上。司礼监从成祖爷开始,就没有受过这么大的委屈。”

    “万岁爷,龙颜大怒。彻查此事!”

    “北镇抚司,全体出动。留下看守的衙役和守卫。”

    “去到浙江,把江南织造局的提督太监,孙紫槛送京师。”

    “还有彻查江南织造局,二十年前,到今天的账本。”王承恩视线环顾一周,落在一个人身上。

    “朱三。你也是北镇抚司的老人,万历十二年进入北镇抚司,武举进士。”

    朱三身穿大红色官袍,身材高大魁梧,猿臂蜂腰:“是,王公公。”

    王承恩表情严肃:“这次由你带队,前往江南。一定要把江南织造局的账本,带回北京城。”

    朱三瓮声瓮气,双手抱拳:“遵命!”

    “启禀,王公公。北镇抚司的诏狱,还关押有一部分,国子监的监生。”

    “这群监生,已经病死了两百多人。还剩下七十五人。”这个时候,北镇抚司镇抚使双手抱拳,询问道。

    王承恩愣了一下,回过神来,沉声道:“都放了吧。现在的头等大事,是浙江!是江南织造局!”

    要不是这个提起,王承恩差点就忘了,还有这件事情。

    两个多月以前,国子监的监生集体逼宫,要求万岁爷下罪己诏。

    “是!王公公。”

    ......

    一刻钟之后,魏忠贤穿戴好大红色斗牛服,来到乾清宫。左走进入东暖阁。

    “老奴,参见皇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忠贤毕恭毕敬,跪在朱由检面前。

    朱由检双腿盘坐在软塌上,手里拿着一本英文教员语录,专心致志的看着:“起来吧,魏忠贤。”

    “是,皇爷。”

    “魏忠贤。朕问你,天启五年天启六年天启七年,这三年的盐税分别是多少银子?”朱由检放下教员语录,面无表情的询问。

    魏忠贤沉吟一会,弯腰双手作揖:“回禀陛下。天启五年,巡盐御史从两浙两淮收上来的盐税,是两百四十万两。”

    “天启六年收上来的盐税,是一百七十五万两。”

    “天启七年收上来的盐税,是一百五十四万两。”

    巡盐御史是明代朝廷派遣至重要产盐区,监督盐政、稽查私盐、保障盐税征收的专职监察官员,属于都察院外差。

    盐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盐税是大明财政的重要来源,约占全国税收的30~50。

    盐业实行“开中法”(后改为“纲盐法”),商人需纳粮换盐引(销售许可证),盐税直接影响军饷和国库收入。

    巡盐御史要监督盐场生产、盐引发放,防止私盐泛滥,查处官员、盐商舞弊行为。

    确保盐税按时上缴国库,防止地方截留。

    朱由检一针见血的问:“一年比一年少。是不是说明,地方官员和盐商勾结走私,贪污盐税。”

    “就比如,你的人兵部尚书崔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简介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目录 > 第133章 巡盐御史制度,大明的盐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