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章 房玄龄vs杜如晦:一个管战略一个管执行,我们是最佳cP
    公元621年,长安秦王府的会议室里,秦王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两个人,突然想起《史记》里的"萧规曹随"。左边的房玄龄穿着洗得发白的官服,正捧着《贞观格》草稿写写画画,活像个"职场老学究";右边的杜如晦腰佩横刀,手指在地图上敲得啪啪响,分明是"执行狂魔"附l。这对"战略+执行"组合,即将开启大唐版"职场双子星"的传奇。

    一、职场定位:从"谋士"到"双子星"的精准卡位

    房玄龄的职场标签是"战略规划部总监"。他出身山东士族,18岁中进士,却在隋朝当了十年"摸鱼小透明"。直到投奔李世民,才像开了挂:每次打完仗,别人抢金银珠宝,他却先抢敌方的户籍档案和人才名单,美其名曰"收集战略数据"。有次李世民好奇:"玄龄,你要这么多破纸干嘛?"房玄龄推推眼镜:"大王,这是人才数据库和市场调研报告,比金子还值钱!"——果然,这些资料后来成了李世民治国的"战略白皮书"。

    杜如晦则是"高效执行部部长"。他早年跟着李渊混,却一直被发配到地方当县令,直到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老板,您想成就大业,必须留下杜如晦!他天生就是落地狂魔,能把您的ppt变成现实!"杜如晦也没辜负期望,有次李世民想改革府兵制,方案刚出就遭老臣反对,杜如晦直接撸起袖子:"别废话,先在关中试点三个月,数据说话!"——这雷厉风行的风格,活像现代企业的"项目攻坚组长"。

    两人的分工早在秦王府时期就已明确。房玄龄负责"画饼":制定《秦王破阵乐》的战略规划,起草《天策上将府组织架构图》;杜如晦负责"烙饼":带着尉迟恭等人平定刘黑闼叛乱,把"统一北方"的ppt变成现实。连李渊都感叹:"二郎(李世民)手下有这俩活宝,何愁大业不成?"

    二、最佳cp的合作密码:战略与执行的化学反应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合作,堪称"古代版swot分析"。房玄龄擅长"脑洞大开",有次他提出"均田制20版本",建议把无主荒地分给农民,杜如晦立刻接话:"我建议先在洛阳试点,三个月后用亩产数据评估效果。"这种"天马行空+脚踏实地"的搭配,让李世民的政策既充记前瞻性,又能快速落地。

    最经典的当属玄武门之变的"战略执行闭环"。房玄龄早在半年前就制定了"清除太子党行动计划",包括"收买玄武门守将""策反后宫嫔妃""伪造李建成谋反证据"等步骤;杜如晦则负责"落地执行":亲自约谈尉迟恭、程知节等武将,制定详细的兵力部署图,甚至连"射杀李建成后如何控制舆论"都写进了《行动手册》。事变当天,房玄龄在后方统筹全局,杜如晦在前线指挥作战,两人通过"飞鸽传书"实时沟通,硬是把一场险象环生的政变,变成了"按剧本演出的职场宫斗剧"。

    他们的默契还l现在"补位艺术"。房玄龄性格温和,遇到老臣争执总是耐心调解,杜如晦则会突然拍桌:"都别吵了,按玄龄说的办,出了问题我担着!"这种"白脸+红脸"的组合,让朝堂上的反对声音迅速平息。魏征曾私下感叹:"房杜二人,一个是职场润滑剂,一个是执行推土机,缺了谁都不行。"

    三、贞观之治的"操盘手":从制度建设到人才梯队

    李世民登基后,房玄龄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大唐集团o",负责搭建"贞观之治"的制度框架。他花了三年时间,把隋朝的《开皇律》改写成《贞观律》,删减死刑条款一半以上,还首创"死刑复奏制度"——这波"职场合规改革",让大唐的法治水平领先欧洲五百年。杜如晦则担任尚书右仆射,主管吏部,搞了个"大唐人才九宫格":把官员分为"德、能、勤、绩"四个维度考核,还设立"侯补官员培训班",为贞观朝培养了大批"储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萌史简介 >大唐萌史目录 > 第8章 房玄龄vs杜如晦:一个管战略一个管执行,我们是最佳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