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职场法则】贞观之治:老板学会纳谏,员工才会拼命
观年度最佳员工",奖品是李世民亲笔写的《御书魏征传》,相当于"老板点赞的年度工作总结"。
三、纳谏背后的"帝王微积分":算小账,赢大局
别以为李世民真的"从善如流",这位老板心里打着一笔精明的"职场微积分"。有次他想征伐高句丽,大臣们集l反对,他表面上"从谏如流",私下却对尉迟恭说:"那些书生懂什么?朕只是怕劳民伤财才暂时放弃。"——你看,纳谏的本质,是让员工觉得"自已被重视",从而心甘情愿996,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职场pua。
更绝的是他的"捧杀术"。魏征死后,李世民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却在魏征推荐的人谋反后,一怒之下砸了墓碑。后来亲征高句丽失败,他又想起魏征:"要是魏徵还在,肯定能劝住朕。"于是重新立碑——这波"先捧后杀再平反"的操作,既敲打了大臣"别瞎站队",又树立了"知错能改"的明君形象,堪称职场权谋的教科书。
但无论如何,贞观年间确实实现了"老板不任性,员工敢说话"的理想状态。据《新唐书》记载,当时"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gdp增速堪比现代经济奇迹。用现代管理学的话来说,李世民成功打造了一个"高参与度组织":员工觉得自已不是打工仔,而是"大唐集团合伙人",自然愿意拼命。就像《贞观政要》里说的:"君暗则臣谀,君明则臣直。"——老板的态度,决定了员工的活路。
四、穿越者启示:如何让老板爱上被怼?
如果你穿越回贞观朝,想成为"敢怼老板"的职场狠人,记住三个黄金法则:
1
给老板戴高帽:提意见前先夸"陛下最近减税政策深得民心",再转折"但是修宫殿这事",让老板在"被认可"的氛围中接受批评。
2
用数据说话:学张玄素附《施工成本核算表》,学杜淹搬《周礼》当证据,职场大忌是"空口白牙怼老板",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3
把握怼人节奏:别天天怼,否则老板会觉得你"故意找茬"。学魏征"每月集中怼三次",既刷了kpi,又不让老板反感——毕竟,再开明的老板,也受不了"每天被挑刺"。
结语:最好的管理,是让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已家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李世民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其中有一句"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成了后世帝王的"管理圣经"。但剥开历史的糖衣,我们会发现:所谓贞观之治,本质上是一场精密的"职场心理战"——老板通过"纳谏"的表演,让员工产生"我在参与决策"的错觉,从而激发出最大的工作热情。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要承认:能把"纳谏"从作秀变成制度,从个人修养变成组织文化,李世民堪称古代帝王中的"管理大师"。毕竟,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能让大臣们在朝堂上拍桌子吵架,还能保证国家蒸蒸日上,这份胸襟与手腕,确实值得后世职场人琢磨——毕竟,哪个打工人不希望遇到一个"能听真话"的老板呢?
打油诗总结
老板人设有点崩,全靠纳谏来救场。
魏征毒舌似机枪,怼得老板直喊香。
制度保障免死牌,员工敢把真话讲。
贞观之治咋来的?老板装怂员工强!
(注:史载贞观年间"主明臣直,朝野上下,言无禁忌",甚至街头卖饼大爷都敢议论朝政。这种"开放包容"的职场氛围,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活力的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