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56 滇相
未到结尾,就不知道已经掩埋了多少无名人的一生,那些被残暴的献王“征用”的工匠,活活累死的百姓,还有因为宗师要献忠所以被剥皮的奴隶,一个个生命悄无声息地逝去,从生到死,无声无息。

    “就在这个时候,滇相田丰露出了狐狸尾巴……”段水歧挑起眉,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田丰,汉武帝大鸿胪田千秋之子,《汉书》有载:田千秋又称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汉武末年,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败亡之后,田千秋上书武帝替太子鸣冤。他上书的时候,太子案已经过了一段日子,武帝已经很明白当初是太子由于惶恐不能自保才捕杀江充的,在看了他的上书后马上召见了他,更将他拜为大鸿胪。

    史料有云,田千秋为人“敦厚有智”,“思欲宽广”,是一位实打实的贤臣,无奈他的儿子田丰却离经叛道,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看在田千秋的面子上,不忍心重罚田丰,彼时恰逢滇王新立,汉武帝便遣了田丰远赴滇境,作为滇相辅助滇王。

    这是明晃晃的明升暗降——名分上,田丰贵为一国之相,实则却不过是汉武帝遥控滇境的傀儡。可田丰心里明白,武帝肯留他一命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因此也不敢吵闹怠慢,反而是在事事萧条的滇境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滇王可以在献王身边安插眼线,汉武帝自然也可以。那幅由献王的大祭司献给滇王的献王墓陵谱没能瞒过田丰,彼时他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竹简难以携带,因此他便想出了这个主意——将献王墓陵谱画在白绢上夹带出宫,献给汉武帝。”

    田丰冒着天大的风险将那副陵谱誊在了一副白绢上夹带出宫,为了以防万一,他制作了两幅白绢陵谱,一副放进了献给汉武帝的年礼盒子的夹层中,告知武帝献王的盘算和雮尘珠的下落,另一幅则被他留在了身边。

    田丰献陵谱有功,汉武帝终于允许他回归故里,可多年在边陲之地的生活早就透支了田丰的身体,他自觉时日无多,于是就在故里为自己修了一座不起眼的陵寝。

    然而对于献王和献王墓,汉武帝却始终兴致缺缺,汉武帝是一位明君,他虽然在乎雮尘珠的下落,可他更在乎一统天下的宏愿。事到如今献王死了,滇王还是那个滇王,只不过他再也没有半点实权了,滇境已经完完全全的落在了他的手心里,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汉武帝又怎么会为了传闻中的一颗宝珠而大动干戈呢?

    “当年我一探献王墓不得,反而折了一支臂膀,从那时起,我就誓要破献王墓。献王墓难破,滇王墓却早就七零八落,于是我带着青囊众人前往李家山,终于在滇地古迹中发现了滇相金印的存在。”

    当年段水歧领着绿春宫的人将李家山翻了个遍,他们不图金玉,不贪财宝,一心只想寻找线索,终于叫他们在一些内档记录上发现了滇相的相印。后来段水歧遍寻古籍,抽丝剥茧,终于确认了当年的滇相就是田千秋的后人田丰。

    “于是我即刻修书沈氏,让他们托人去寻找滇相田丰之墓,这才发现了这个……”段水歧说着指了指眼前的白绢地图。

    清朝末年,处处纷乱无比,江湖上的各大门派皆乘势而起。有一伙强盗在长安附近发掘了一座古墓,那墓中并无什么名贵的陪葬,只有墓主枕下的金盒中藏着的一副白绢而已。

    原来,田丰因向汉武帝供奉献王陵谱而得大赦,汉武帝准他还朝,田丰喜不自胜,在他看来,这幅献王墓的地图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正因如此,他才将当年的那一副白绢以金盒腊封,做了他的陪葬。中国自古便有此礼,王公贵族下葬时往往都喜欢将他们的功勋和荣誉带入墓中。很明显,田丰认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为汉武帝探得了献王的陵墓所在。

    几经波折之后,那一张白绢地图终于落入了沈氏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怒晴湘西之青囊书院简介 >怒晴湘西之青囊书院目录 > 056 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