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柏林墙上的交火
军的坦克部队轰隆隆开出营区,向围墙这边增援而来的时候,谁都意识到,交火事件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只是时间问题。
诺亚迅速冰凉的尸体,成为了东西德爆发武装冲突的始端。
没有人知道这次武装冲突是如何发生的,也许双方都不愿意去探究,也许双方都等着同样的时机。
美苏争霸,从各地的代理人战争,第一次走到了距离直面对手最近的一步,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世界最接近爆发大战的一次。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东西德国必须立即停火,先停火,再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东大向欧洲派出了斡旋小组,严肃要求双方实现停火,以谈判解决问题。
李干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加入了斡旋小组。
美苏都想打,但都不愿意摊开来打,高层到底是清醒的,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发展为全面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将武装冲突控制在柏林地区,算是美苏高层的默契了。
苏联达到了暂时转移国内矛盾的目的,美国则在这次武装冲突上,很好地向它的北约小弟们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关键是,东大明确表态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此时的东大,携数次战争大胜之威,背后有歼-10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武器装备作为支撑。
东大给沙特提供的完整的作战体系,把有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打得满地找牙。
如果东大亲自下场,结果会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说话有没有分量,是讲实力的,没有强悍实力作为支撑,你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人听你的。
东大的斡旋小组明确提出,美苏为首的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军事联盟,一旦爆发武装冲突,将会把全世界人民拖进战争的深渊,世界不能再来一次大战,欧洲大陆不能永远被战争的阴影笼罩。
美苏双方代表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了,在东大斡旋小组的促进下。
他们看到了一身军装坐在那里保持着微笑的李干,当他们得知,李干就是一手主导了印巴战争、马岛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的总顾问后,纷纷重视起来。
现代化作战体系之下,强大如美苏军队,也不得不正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如果他们要面对东大军队的作战体系,结果会比其他国家更好吗?
恐怕未必。
李干坐在这里,就是让双方心平气和谈判的保证。
其实双方已经明白,代理人战争怎么玩都行,但双方绝对不能发生正面冲突。
这也是东大斡旋小组坚持的原则。
东大力主,停火协议很快签署,双方部队立即退回原来的位置,战后工作立即启动,再不停火,柏林又要被打成废墟了。
至于其他细节,东大斡旋小组就不再管了,留下几名代表继续组织后,李干等人乘专机回国。
这件事情,也向世界表明了一点——能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坐下来谈的,唯有东大。
不久后,东大向亚非拉国家发出了一项倡议,把他们首脑请到了京城来开一次大会,讨论成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事情。
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约定货币互换,即彼此承认对方的货币。
显然,东大的体量最大,东大能够提供一切工业产品,毫无疑问的是,东大币一定是这个经济体里的主流货币。
其他国家肯定要储备东大币的,因为只有东大币才能在东大这里买到所需要的东西。
东大的原则是,加强合作和交流,不搞对抗,大家一起发财,这样的原则,与北约、华约这些军事联盟组织放在一起对比,那层一下子就高了起来。
而随着大多数阿拉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