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名声鹊起,系统再奖
赵念念看着徐远山骑着自行车消失在夜色里,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块干净的手帕,上面带着他身上淡淡的皂角味儿和让她安心的温度。
她深吸了一口气,抹干净脸上的泪痕,转身朝着宿舍走去。
脚步,比来的时候,沉稳了许多。
另一头,徐远山回到村里,还没歇口气,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远山呐!在家不?快!快去我家看看!我家老婆子肚子疼得打滚,卫生所的大夫开的药吃了也不顶事!”
来人是隔壁队的社员老张,一脸焦急。
自从上次徐远山的治疗,就把赵念念她爹那眼瞅着不行的病给稳住了,还一天天好起来之后,徐远山“懂医术”的名声,就在这十里八村悄悄传开了。
一开始,大家还有点半信半疑,毕竟他太年轻了。
可后来,又有几个找上门来看头疼脑热、闹肚子拉稀的,徐远山仗着系统给的初级医术,对症下药,效果都挺好。
一来二去,找他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张大爷,你别急,我这就跟你过去看看。”
徐远山跟着老张,急匆匆地往他家走。
一进门,就听见里屋传来老太太“哎哟哎哟”的呻吟声。
“咋回事啊?张大娘?”徐远山一边往里走,一边问。
老张愁眉苦脸地说:“就下午还好好的,吃完饭没多久,就喊肚子疼,疼得在炕上直打滚!”
徐远山走到炕边,看见张大娘脸色蜡黄,额头上全是冷汗,手捂着肚子,疼得蜷成一团。
“大娘,你别慌,我给你看看。”徐远山搬了个小板凳坐到炕沿,伸出手,“我给你把把脉。”
他手指搭在张大娘手腕上,凝神感受着脉象。
系统给的初级医术虽然基础,但应付这种常见的急腹症,还是有点把握的。
脉象沉紧,舌苔白腻。
“大娘,你今天晚上是不是吃了啥不好克化的东西?或者受凉了?”徐远山问道。
张大娘疼得直哼哼,旁边的老张赶紧替她回答:“晚上就吃了点棒子面糊糊,还有晌午剩的凉拌黄瓜……哦对了!她贪凉快,睡觉前还喝了一大碗井拔凉水!”
徐远山心里有数了,这是急性肠胃炎,加上受凉了。
“问题不大,就是吃坏了肚子又着了凉,肠胃痉挛了。”徐远山站起身,“张大爷,你家有艾绒吗?再找点生姜和盐。”
“有有有!艾绒纳鞋底子剩的有,生姜也有!”老张赶忙去翻找。
徐远山接过东西,把生姜捣碎,混上盐,用块干净布包好,放在张大娘的肚脐眼上。
然后点燃艾绒条,隔着布包,对着肚脐周围开始熏烤。
艾灸的热力带着姜和盐的药性,慢慢渗透进去。
过了大概半个多钟头,张大娘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了些,呻吟声也小了下去。
“哎……好像……好像没那么疼了……”张大娘有气无力地说。
”嗯,热气进去了,肠子就没那么抽抽了。”徐远山又给她把了把脉,脉象缓和了不少。
说着,老张就往自己那打了补丁的裤兜里掏钱,掏了半天,摸出两张皱巴巴的一块钱纸币,还有几个钢镚,一股脑就要往徐远山手里塞。
“远山,你拿着!这钱不多,是你该得的!你这药肯定也花钱了吧?”
徐远山赶紧拦住他:“张大爷,你这是干啥!乡里乡亲的,帮个忙是应该的。再说,我也没用啥贵药,就是搭了把手,费点工夫。”
“那不行!那不行!你费心费力跑一趟,大半夜的,哪能让你白忙活!”老张是个实诚人,脾气也犟,硬是把那两块钱塞进了徐远山的上衣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