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会议风云
国防工办的大会议室,空气都比外头沉几分。
长条桌两边坐满了人,个个穿着板正,表情严肃,不是干部就是技术专家,肩上都扛着不轻的担子。
王主任坐在主位上,手指头有节奏地敲着桌面。旁边几个是部里的头头脑脑。
徐远山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他能感觉到,好几道目光跟探照灯似的往他身上扫。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主要是讨论一下咱们从老大哥那里引进的x型导弹仪表台,最近频繁出现的故障问题。”
周立拿起一份文件,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组织了好几次攻关,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仪表台的精度直接影响制导效果,必须尽快解决!”
他顿了顿,目光故意在屋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徐远山身上。
“我们研究室新来的徐远山同志,虽然年轻,但在红星厂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技术能力。”周立的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让所有人都听清楚,
他顿了顿,“所以,今天也想听听徐远山同志的高见。徐远山同志,你对这个x导弹仪表台的故障,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什么解决方案?”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全聚焦到了徐远山身上。
好些个老资格的工程师、研究员,眉头都皱了起来。
这x导弹仪表台,他们研究了多久?图纸翻烂了,实验做了多少次?都没啃下来。
让一个刚来没几天的毛头小子提方案?这不是开玩笑嘛!
徐远山站起身,走到前面,拿起桌上的几张故障记录和测试数据看了看。
脑子里,“超级技工能力”飞快运转,那些密密麻麻的俄文符号、曲线图、电路逻辑,瞬间变得清晰无比,问题的症结直接就跳了出来。
“这个仪表台的故障,我看了一下记录,”徐远山开口“之前的排查方向,可能有点偏差。”
他走到旁边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刷刷刷几下,画出了一个简化的电路图,指着其中一个电容符号。
“就是这个,c37滤波电容。它的设计容量和耐压是够的,但选用的是早期批次的国产件,对温度和震动应力比较敏感。原版设计用的是他们自己的军规级电容,性能冗余度更大。”
“解决方案,”徐远山放下粉笔,斩钉截铁地说,“更换这个c37电容。用我们自己新研制的,性能更稳定的军规级聚丙烯薄膜电容替代,并且在它旁边并联一个陶瓷电容,这样,应该就能彻底解决精度漂移的问题。”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徐远山这一套分析和解决方案给震住了!
太……太具体了!
不光指出了问题点,连具体是哪个元件,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用什么替代,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不像是临场发挥,倒像是他早就把这玩意儿研究透了!
几个老工程师互相看了看,眼神里全是惊骇!他们搞了几个月都没头绪,这小子……就看了几眼数据,就找到病根了?还说得头头是道?
王主任眼睛里闪着光,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是被徐远山的分析吸引了。
周立加重了语气:“这关系到国防项目,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搞什么大胆试验!万一弄巧成拙,把本来还能用的设备彻底搞坏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这话问得相当尖锐,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徐远山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徐远山迎着周立的目光,毫不退缩。
“周副主任,我不是凭空想象。”他拿起一支笔,走到旁边的小黑板前,刷刷几下,勾勒出一个简化的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