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远疑似存在恋爱关系,于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日四点五十分在家中坠楼身亡,初步判定是由于家中火势过大无法逃脱,在绝望之际选择了跳楼解脱。
死因主要与两个方向挂钩,与覃思远的感情纠葛以及财产问题。但以这起火灾来看,倒更像是与覃思远之间的感情纠葛。
当然,这也只是警方的推论。尸检报告和监控资料还未出来,一切都还有待取证。任何一个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推测都不能作为最终的结果,贸然将这人定为此案的犯罪嫌疑人确为不妥。
但,仅仅只是过了十分钟,身处家中的覃思远就作为此案的主要嫌疑人,受到了警方的传唤。
只因侦查人员在采集苏雨的个人信息时,确定了他是苏雨去世前最后有联系的人,并且两人曾经所属关系确实是恋人。
短信记录上清楚地显示,他在昨晚十点三十九分给苏雨发过一条信息,内容如下:
“我在你这里遗漏了一个重要文件,明天会过来取。要是你明天上班不在家,就将钥匙放在鞋架下。”
偏偏是在两人有了联系后才发生的事,未免有些过于巧合了。
于是再有了这一项证据的加持,调查组自是好办了许多。
整个审讯过程漫长且枯燥,而覃思远永远都是木纳恍惚的样子,回答得东一句西一句,嘴里还时不时念叨着一句话:“我要见苏雨。”眼神话语时而坚定,时而萎靡,神神叨叨得好像根本不相信对方已经离开了人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这大大延缓了警方的破案进度,但又没办法,受审人员不能面见死者遗体。
就这样陆陆续续审了几个小时,所有人都累了的时候,负责调取小区监控和法医鉴定的成员突然带来了最新线索,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好消息。
各楼道、电梯以及小区门口的监控在最近一周都从未出现过嫌疑人覃思远的身影。就连死者那份验尸报告单上的结果也表明,死者系自杀而非他杀。
并且,侦查人员还在获取过苏雨的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了他平时有发微博的习惯。而最新的那几条的内容则出现了极为浓烈的悲观情绪。
这说明,他在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带有明显的抑郁倾向。
抑郁倾向……
顷刻间,这一切,貌似都得到了最合理的解释。
不,不应该是貌似,而是已经。
每一项证据和线索都经由调查组的成员亲手获取,这些都是实打实存在的,监控不会说谎,遗体不会说谎,个人资料更不会说谎。
这就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方向就错了。从始至终,这或许都只是一起自杀性质的案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彼时,调查组的所有人员都聚集在了电脑前,不舍得在这里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
“不是没想到过他可能是自杀。但一开始,我确实没懂他为什么要在跳楼之前烧掉房子。难不成是看到这房子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往事,觉得膈应人?”说这话的,是之前负责走访调查的刑警。
另一个人忽然指向电脑屏幕,上面的微博最新一条是在苏雨坠楼的前一个小时,三点五十二分。只有短短的一行字:下辈子再也不要遇见qsy了。
“这不就懂了?”
再往下看,还有很多,时间跨度可以往前追溯到八年前,也就是二零一四年。
这些微博中,有记录暗恋历程的;有每天与男友日常的;有节日秀恩爱的;也有偶尔吐槽上班和覃思远工作忙的。
但由于发布者的情绪伏动,越往下翻就越割裂。一旁参与审讯的心理顾问也在扶稳眼镜后感慨:“看到这些微博,就好像亲眼见到了这个人。他的喜怒哀乐无不在